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题目 >> 正文 >> 正文

曾经先生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18-7-9

教师,是少年时代其中一个理想。少年时的理想很多。?

之所以会有当老师的理想,很大的原因,应该是父亲。少年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实际上,在少年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是个工人。由工人而变为老师,父亲很让少年崇拜。?

父亲少年时,因为家道中落,从家乡农村到上海学生意。由学徒工而成为工人。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农民工。解放后,政府搞扫除文盲运动。父亲通过扫盲班的学习,被选去充实教师队伍。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在办公室门外听里面的人说,这种工人出身的只能教教政治课。进门报到,父亲坚决要求教数学。于是,他就成了数学教师了。?

很遗憾,我最终在冥冥之中与教师职业擦肩而过,干起了为别人数钞票的工作。?

好在,不久有了做老师的机会。一九八五年前后,当时正是全民读书考文凭的高潮期,有各种电大、夜大、业余大学、文凭班等等。有个朋友怂恿我和他一起做夜大老师,教《财政与金融》。他考虑得很周到。我们的工作,时不时要出差。在夜大教课,最好是教两个以上的班。因为备课所花的时间是一样的,教的班越多,备课的效用就越高。但经常出差,学校里调课就不方便。如果我们一起做老师,教同样的课,时间上互相错开,当有一个出差时,就可以互相代课。我一听,欣然接受。当然,有外快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夜校的班很多。在那里赚外快的有大学的老师、中专的老师,也有我们这样大学毕业不久在专业岗位上工作的。?

初为人师,战战兢兢,很担心讲砸了,被学生赶出来。好在,当时上讲台讲话已经不怯了。?

记得最早上讲台,还是小学一二年级。那时文革刚开始,正在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运动。开讲用会是一种运动形式。有大大小小的讲用会,工人、农民、教师等各条战线的讲用会,有市里的、区里的、学校里的讲用会,学校里有老师的、学生的、全校的、班级的讲用会。那时,少年也曾踏着小板凳在班级的讲台上讲过。记忆中毫无胆怯。但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来越羞于公开发言。虽然成绩尚可,平时交谈也是头头是道,但一旦要上台发言、课堂发言,就浑身不自在。中学时代如此,大学时代亦如此。?

要感谢当时一个大行的省分行行长。那时改革开放不久,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活跃,也是研究市场利率变化的一块沃土。当地各家银行合作,每年召开一次利率研讨会,各家银行轮流主办。那年是我们行主办。当地行请省分行派人参加。省分行安排来安排去,领导们分不开身,最后就派我这个刚工作的大学生去。?

昏昏沉沉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温州已是晚上。简单吃了晚饭,住下。当地行的同事给我介绍了第二天会议的议程,告诉我,议程中安排我发言。我推托说,我没准备发言。同事说,不行,其他行省分行来的都是领导,都要发言的。这次会议是我们行主办的,你不发言,我们面子上过不去啊!我说,我不是领导啊。同事说,你是省分行的员工,就是代表省分行的。想想也是,平时领导也说过,作为省分行的员工,时时要记得自己代表着省分行的形象。于是就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连夜起草发言稿。?

第二天下午,进入到省分行领导发言环节。轮到我,非常紧张,几乎没有抬头,对着写满发言内容的笔记本越念越快。念得越快,越紧张;越紧张,念得就更快。这时,那位行长突然就我讲的观点插话,表示赞同,并简单说明几句。这让我在紧张中有了喘息的机会。因为他是表示赞同我的观点,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在我整个发言过程中,他这样插了两三次话。到最后,我已经不紧张了。?

那时候,理论研究、业务研究的气氛很浓厚,各级行每年都会搞一两次研讨会。我也因此经常在一些研讨会上发言。温州那次以后,我就再也不怯场了。但是作为老师上课,我还是不敢等闲视之。?

认真备课的同时,我也在考虑,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工人,下班后来读书,当然是为了学习知识,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得到一张文凭,希望能改变以后的命运。所以,当时有“六十分万岁”一说。我想,我的讲课要有助于他们应付考试。?

我是这样讲课的。某章,第一节,这一节是讲什么什么内容的;在这一节中有哪几个名词,这些名词应该怎么理解;这些名词在考试的时候,可能会是名词解释题,也可能是填充题,所以,关键要掌握哪几点哪几句;最后,这一节的内容,可能会成为一个或两个简答题,回答这样的简答题,要怎么回答,掌握哪些关键点。一章的各节讲完,就总结这一章,梳理各节之间的关系。这一章主要是讲了什么内容,归结起来有哪几条。考试的话,这一章的内容可能会变成什么样的简述题或论述题。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讲到哪几个要点,它们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讲了几章以后,又会把这几章归纳一下,把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顺一顺,理出可能的考试题目。财政部分和金融部分讲完,对两部分分别进行总结梳理。?

很快,我发现,我这样讲,每节课的讲课内容填不满一节课的时间,早早地就要下课。于是就想办法拖堂。比如,讲名词时,在解释了名词内容后,适当重复,同时告诉学生书上那几行字要划线。于是同学们就很认真地划线。说实话,我的学生们划线都很认真的,而且行动一致。再有就是多写板书。我写黑板,同学们抄得也很认真。但,即使这样,还是填不满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我教的班总是最早下课、最早放学的。?

我像一个偷工减料者一样的内心惶惶,生怕学校有意见、学生有意见。因为下课早,有时就到其他班门外张望。人家到底是正规老师,侃侃而谈,不仅讲课文内容,也有讲一些相关的不同理论观点的,还有讲一些野史趣闻。许多老师往往下课铃响了,还滔滔不绝地讲十几二十分钟。对比之下,我更是感到内疚与惶恐。?

学校没人来找我谈话,学生也没有提意见。我的课堂纪律非常好,没有交头接耳的,更没有打瞌睡的。下课后,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回家做家务去了。不久还发现,我讲课时,课堂越来越拥挤了。后来听说,其他班的学生对那几个正规老师有意见。具体什么意见,我也没有去打听。临近期末,学校里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再增加两个班。面对更多的外快,我没有动心。?

夜校当老师,很快我就后悔了。两个班,每个班每星期一个晚上的课,这样就每个星期两个晚上被禁锢了。再加上备课。一个星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自由时间了。我喜欢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看书、写字、与朋友聊天等等。其次,我这样的讲课方式,夜大的学生很受用,但我自己感觉很枯燥。我更喜欢自由漫无际涯地畅叙自己的想法,不耐烦斤斤于教科书的字句。第三,我不喜欢炒冷饭。今天讲过的内容,明天原封不动地换一个班再讲。正因为如此,我不愿意再加两个班,以至于两个学期把课讲完,就结束了这段老师的经历。?

期末考试前的课,来我这里听课的就更多了。我把一个学期讲的课程全部梳理了一遍。有哪些重要的名词是必须掌握的;各个章节讲的主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填空题、问答题;每一章讲什么内容,考试会出什么样的题目;整个学期总起来讲的是什么,每一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会形成哪几方面的论述题。呵呵,大受欢迎。?

那年,有一届学生要毕业了,要写毕业论文,需要指导老师。除了外面夜大、电大的学生,还有我们自己行里电大的学生,我一口气指导了四十多个。后来才知道,当时有关部门规定,一般一个老师最多可以指导十多个学生。好在没有什么组织来检查,再说我指导的学生并不是同一个学校的。于是,我捞了很大一笔外快。具体多少,早就忘记了。虽然做的是数钱的行业,但数的是别人的钱,对自己的钱一向没什么概念。?

有两个也在做电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朋友来问我:你怎么给他们指导的?我问:你怎么指导的?他们说:先是拟了一堆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挑;学生确定论文题目了,再指导学生拟论文提纲;待学生拟出提纲,帮助修改提纲;提纲确定后,给学生讲解怎么写;学生写出稿子,帮学生修改,直至定稿。所以,非常累。?

我是这样做指导的:让学生自己找题目,并且告诉他们,最好结合课文学到的经济理论知识,写自己单位里的事。这样的好处是,学生明确自己写什么,同时因为写自己单位里的情况,内容比较熟悉。再一方面,审查论文的老师也搞不清楚学生单位里的情况,只要论文本身逻辑上讲得通,论文就可以通过了。等学生确定了题目,自己拟提纲。看了提纲,我就让学生自己用三言两语把自己要写的意思表达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和学生进行讨论,理清他论文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文章的前后逻辑。这样讨论下来,学生就自己修改提纲并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出来,我还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梳理每一部分的内容和各部分的关系。比如,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的弊端;第二部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或者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部分讲的原因,要覆盖第一部分所提到的所有问题。如果覆盖不到,要么增加分析,做到覆盖,要么在第一部分把覆盖不到的问题删掉;第三部分讲如何改革。同样的,改革的措施要覆盖第一部分的所有问题和第二部分的所有原因,如果覆盖不了,要么有针对性地补充改革措施,要么删除问题和原因。这样几次下来,文章就成了。我基本不动笔修改学生的论文,也不需要一遍一遍地审读学生的论文。所以四十多个学生指导下来,并不觉得忙和累。?

虽然是业余学校,但毕业论文还是要答辩的。答辩有两种,书面答辩和面试答辩。?

我当时搞了个答辩提纲,后来被学生油印出来在杭城的许多夜大、电大流传。主要内容就是:简述自己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论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论文中的主要名词和这些名词的解释等。?

我要求学生,论文中不要随便抄报纸上的新颖口号,要写就要能讲明白这些口号的来龙去脉,因为啊,所以啊;论文中写的重要名词,都要自己能解释,否则情愿不写。再加上写自己单位里的事,这样我指导的学生对答辩都能应付裕如。?

学生中有几个是需要口头答辩的。我告诉他们,答辩要先搞明白主考老师的来路,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像我这样的业余老师。如果是学校里的老师,尽量把他提的所有问题往你单位里的具体工作方面引;如果是业余老师并且懂你单位的业务,就多讲理论。如果老师问的问题含糊,或者你自己没有把握回答,就一本正经地反问老师:老师,你提的问题是这个意思呢?还是那个意思?如果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这样的;如果是那个意思呢,我觉得是那样那样的。反正说你自己有把握的。结果有个学生还真还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老师说,你回答得很好。?

课程考试结果和论文答辩结果出来了。我指导的学生百分之百通过。?

当了一年的业余老师,好像很成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我自己,实际上并不喜欢我教给学生的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法,还有写文章的八股方法。自己在做学生时,哪怕考试题目的答案自己一字不落地背得出,但我答题的时候依然是用自己的语言。所以特别反感那些考试要求完全按教科书或老师讲课笔记答题的老师。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的考分一定不会高。写文章、讲话也是,不会按照流行的八股写和讲。我觉得,即使是理论文章,也没必要写得枯燥乏味、车轱辘话来回转。理论文章一样可以写得生动有趣,甚至嬉笑怒骂。?

教书匠和教师,我觉得也是有区别的。经过这一次的经历,我庆幸自己没有去做教书匠,一辈子炒冷饭。我喜欢在工作中不断有新鲜感,可以不断去开拓新的局面。即使教书育人,也不是简单地炒冷饭。老师要教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寻找方法。更高的境界,当然是影响学生的人格与境界,而不是让学生规范在自己的阴影下。?

那时这些学生,或许是因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后还要赶回家料理家务,和老师的关系都很简单。毕业后,很快就失去了联系。有个王星记扇厂的同学,送了我一把折扇,一直还留着。八十年代,办公室还没有空调,家里就更没有了,这把扇子陪伴着我风雅了好几个夏天。后来觉得这扇上的书画都是原作,不是印刷品,虽然不知道作者,应该还是珍贵的,就舍不得用了。舍不得用了,但扇子也已经破损了。扇子破损了,但我还是一直珍藏着。这么多年了,早已记不得那位同学的名字和样子了。?

没有正式做老师,过了一把业余瘾,放弃了。不过,我还是非常羡慕做老师的。不仅因为父亲是老师。好的老师真的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人格上、在对待世事的态度上。比如我中学时的老师。再有一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让人羡慕的。我的父亲快九十岁了,每年都有他教过的中学生来看望他。那些学生,也都七十多岁了。真正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永远的。??

年5月22日星期二?

宗旭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白癜风临床科研与诊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tm/37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