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梅斯医学
又到了毕业时,总会让许多人忙得焦头烂额,实习单位没找好,毕业论文没写好,毕业答辩没通过......诸如这些问题,是每个即将毕业走出学校校门的学子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但其中,一定要提前完成的毕业论文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
面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许多硕博毕业生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明明通过自己不断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文章,为何总是不能通过?其实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四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问题一、妄下论断
研究生组织论文是基于自己的实验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大部分的研究可能与创新搭不上边,只能是实验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发现或者得到了一个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所以写作的时候应该从这个意义出发,娓娓道来的将故事说得条理清楚即可。
但是很多研究生都喜欢用“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语句,每次看到这样的话,我都要问一句,你文献查清楚了么?确定目前还没有……,这个时候研究生就会一低头,说,大概差不多。你这一句大概差不多就等于挖了一个小坑,要是审稿人刚好是这方面专家,你就等着人家埋你吧。
国外的审稿人大都和蔼,以前就看到过审稿人指出这个论断的问题,还会提供几篇文献佐证;当然遇上犀利的审稿人,直接就认为你连基本的概念、技术与方法都没有搞清楚。所以一个“大概”,一个“据我们所知”,还是要细细斟酌的。
问题二、不更新“原则”
这里的“原则”,可以是方法的指导原则,数据的处理原则,疾病的治疗原则。生物医药的发展非常迅猛,所以一些指导性的法规或者原则也在不断的更新中,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自己参照的“原则”是不是最新的,一般这个错误会出现在文献引用上,文字表述按照最新的指导原则进行,参考的文献却是几年前师兄文章中上一版的指导原则。
这个坑也挖好了,审稿人处理方式同上,你就只能期待他给你建议好了。还有一种就是我们需要引用的这个方法不是我们专业领域的,因此我们可能参考了几年前别人的文章,也没有再深入的去分析一下这个文献中所列的原则是不是以前的版本,写作时候挺容易,一个坑又挖好了。
问题三、不会引用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医学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温哥华格式着录参考文献。近年来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因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的不规范或引用不当而延期发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着录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中的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在不少来稿中发现只写1位作者后加“等”的情况,因其他作者无从查证而耽搁了及时发表;
(2)着录项目残缺不全,有些论文缺少题名(书名),亦有缺少刊名、年或卷、期及页码等;
(3)在正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无法证实参考文献的实际用途;
(4)引用不当。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公认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中作者姓名书写错误,多见于外国作者姓名。文后参考文献着录外国作者姓名时应以姓在前,写全,名在后,用缩写。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姓名排列顺序均为名在前姓在后,例如GeorgPagetThomson,前2个词是名,第3个词是姓。在原着中署名时,有时采用缩写形式,英国人习惯将第1个名字缩写或2个名字均缩写,保留首字母并大写,但排列顺序不变,即如G。P。Thomson或G。PagetThomson;而美国人习惯将第2个名字缩写,即如GeorgP。Thomson。在文后参考文献着录作者姓名时应以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着录,名字缩写字母之间和最后均不加省略符号“。”,即如ThomsonGP。此外,英国及美国作者署名时常把学位写在姓名的后面,如GeortPagetThomson,MD或GerryOster,PhD,在文献着录时不必将MD,PhD写出,更不能将它误为姓或名。
问题四、数据错误
这种问题是最让人受不了的,因为所有原始数据都在,结果也很完美,偏偏在写上文章的时候错了。不同的文章提供数据的方式不一样,文献上的表格样式可以参考,但是前提是自己要搞懂各名称的意义,而不是照葫芦画瓢。
有个研究生学人家“精致”,提供了统计分析的部分数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说这样看上去真实可靠,我问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了么?他还信誓旦旦的点头。经过演算,果然又是一个坑。我说你都没有搞清楚人家文献上统计的方法和意义,你都敢写?要是审稿人看到,岂不是要问,为何数据与统计处理对不上?而至于中文数据拷贝到英文表格中串行更是时有发生。
看完这些问题,可想而知有些研究生写文章只考虑写,而不考虑好不好,说满目疮痍并不为过,而且这些问题如果在投稿之前没有被发现,那么就一定全部变成了坑,就等着修回稿的时候一个个填吧。至于数据的错误,文献的引用等等,即便有再充分的理由也很难填成平实的路。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一个,认真。
研究生需要培养多种能力,语言表达与文章写作也是他们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而写作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是与思维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认真才能在实验研究结束后,继续开足马力的完成研究成果的表达。只有认真了,才会阅读大量的文献去积累必要的地道的表达,才会通过分析文献形成自己文章写作的思路,才会将数据呈现的非常完美,才会使得审稿人看到的是一篇“值得”的文章。
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做完实验,尽早处理结果,这对你后续实验设计非常重要!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结果,要分析,调整实验方案,不要等到毕业再来处理,到时候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培养各大科研院校在读毕业生和有发表SCI论文需求的临床医生的SCI写作水平,上海梅斯医学定于年6月24-26日,举办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实战培训班/SCI培训班。
此次培训有别于其他科研院所及杂志举办的提高班或高级班,主要针对临床医生科研设计、统计学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
此次培训班将由梅斯医学部MedSci学术部编辑、讲师,临床方案设计组组长阮鹏飞博士,MedSci学术编辑、讲师张史钺博士,MedSci学术部编辑、讲师黄川培博士,Medsci统计部分析师理学硕士尹力峰为大家带来精彩授课,期能够为学员带来更大的收获!
课程名称: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SCI写作及投稿技巧+spss软件操作综合培训班
亮点一:专业讲师团
本次课程是梅斯医学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学术团队和统计学专家组成,每个讲师每年处理多达数百篇的各种临床sci论文,对各个课题都有深入研究,而且讲课经验丰富。
亮点二:课程接地气
经过多年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对医生群体的具体需求做过调研,课程安排符合大部分医学类人才需求,大量的案例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亮点三:设计很合理
理论结合案例分解是课程的主要模式。
注:需学员自备笔记本电脑,并安装好SPSS22.0中文版软件
讲师信息
阮鹏飞
MedSci学术部编辑、讲师,临床方案设计组组长。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在MedSci工作期间从事修改SCI文章的评审和修改工作,有两千余篇文章的评审和修改经验。同时负责临床课题设计服务的质控,对临床课题的设计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多次参与上海、北京等地临床研究及SCI写作培训的讲座,对临床研究的立题、写作均有较深的理解。
张史钺
MedSci学术编辑、讲师。
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
担任临床医师数年。擅长临床和基础相关科研课题、论文的编辑、评审工作。张博士在MedSci医学部从事科研选题及论文评审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指导医学课题设计与创新,以及论文发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黄川培
MedSci学术部博士、讲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有过多年小儿外科从业经历,了解临床各学科临床实践和诊疗常规,在医院期间参与过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实践,对临床立题和临床研究的设计有深入的理解。在medsci期间从事学术编辑工作,在SCI论文的评审和改写,以及课题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多次参与SCI培训讲座。
尹力峰
理学硕士,在Medsci统计部从事统计分析工作。对医学/生物统计有着广泛的经验和深入的理解。对药物临床试验和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分析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熟悉各种统计方法,并精通SAS、SPSS、R等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操作和使用。
适用人群:希望发表SCI文章的广大临床科研工作者、医生、医学院校研究生。
培训时间:.06.24(8:30-17:30)---.06.26(8:30-18:00)
培训地点:上海徐汇区宜山路号光启城3层
培训费用:
6月14日前:元/位
6月14日后:元/位
更多优惠:学生凭有效学生证再打九折;报名缴费即送梅斯学院价值元的积分。
:
1.缴费时需提交报名注册信息,留下准确联系方式,便于工作人员发送练习素材或相关资料。
2.注册费优惠期限以到款时间为准。
3.培训费用包含培训资料、午餐和茶点。酒店住宿、交通及其他用餐自理。
4.提供指定协议酒店,可与工作人员联系,费用自理。
5.培训期间,严禁各种途径的摄像和录音。违者必究。
联系我们:
万家如
Email:jiaru.wan
bioon.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zy/2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