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改革后的毕业论文既可以是传统学术论文形式,也可以是反映专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调研报告、学科竞赛成果、创新实验项目成果、专利或著作权、公开发表论文等。
小记:在以上五种毕业论文形式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杨老师:在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鼓励学生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团队形式开展。调研报告是我们鼓励学生开展论文的重点,调研的方向必须与专业相关,包括课题调研、专业调研、专题调研三方面。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和创新实验项目成果要求与专业相关且必须是在学校立项,获奖成果不局限于大四的学生,学生在大学期间可积极参与,达到要求便可作为毕业设计的成果。而发表文章获得学分则要求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或在国家、省、市刊物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或在校级刊物以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字数达到字以上。小记: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有没有字数要求?杨老师:个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字,团队形式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不低于字。小记:团队形式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有什么要求?杨老师:单支团队人数为2-4人,团队成员应是经贸学院在籍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年级;因团队组建允许跨年级,当团队内出现毕业生参加毕业答辩时,团队中非毕业届学生可协助答辩,但毕业答辩成绩仅对应届毕业生有效。
小记:您认为团队形式与个人形式相比,是否会影响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杨老师:我认为以团队形式开展毕业论文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学生的个人思维具有局限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合作可以形成知识互补。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学生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收获友谊、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以及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小记:根据改革后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还需要参加毕业答辩吗?杨老师:申请优秀毕业论文的本科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团队形式的毕业论文,每个成员要根据任务分工进行答辩;团队形式的调研报告,团队成员需根据自身承担的项目研究部分参加答辩;小记:学生从何时可以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选择原则是什么,如何明确指导关系?杨老师:学生自入学起即拥有选择指导老师的权利,范围不局限于毕业班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双向选择,双方充分尊重对方意愿;确定指导关系后,学生需签署相关表格,明确指导关系。小记: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的选题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选课是否能够变更?杨老师:学术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按照教务处的规定时间完成(一般是每学年十一月前);学术论文的选题可以变更,最后截止日期是本学年度寒假前。个人调研报告选题表和团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关系确认表提交时间为本教学年度放寒假前。
毕业论文改革与每一个经贸学子息息相关,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最后,感谢杨国明副院长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解惑答疑。文字:陈晓兰
图片:陈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zy/3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