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摘要 >> 正文 >> 正文

沈药校友35期药学系校友原新疆中药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18-5-12

疆域雪莲花自盛开

记35期药学系校友、原新疆中药总厂总工程师——王维友

校友简介

王维友,辽宁黑山人,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中药学专家。年毕业于今沈阳药科大学(沈阳药学院)药学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到新疆工作。先后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县、新疆中药总厂、新疆西域药业及新疆银朵兰维药公司工作,曾历任技术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等职务。

他长期在医药生产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科研工作。利用新疆独特的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研发成功复方雪莲胶囊、贝母系列产品,作为课题主要人员参与完成了国家级三类新药胆石清的研究,获新药证书。主持参与了新疆中药总厂及自治区内医药行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和规划设计。为推动新疆医药行业技术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维友还在国家级药学刊物发表论文四篇,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其中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局级科技进步奖四项;获年度乌鲁木齐高新区天山火炬之星金奖,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到新疆扎根立业,转眼即逝50年。从沈阳药科大学(原沈阳药学院)一毕业,积极响应党的“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乘火车、坐敞篷汽车,迎风沙,越戈壁,王维友带着梦想和信仰来到了新疆。由此,他与中药研究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悔来新疆吗?王维友给出的答案是从来没有。在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青春永无悔。任何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矢志不渝地坚守它,人生都会富足和丰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循着王维友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在沈药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他走向技术管理岗位、结出中药研究累累硕果的起点;而他那份执着、勇气和责任,以及发自内心的对研究的热爱,则是支撑他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重要原因。

我是农民的儿子

王维友,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兄弟姊妹5人,踩着田埂长大的王维友,小时候吃过不少苦,经受过农家生活的艰难砺炼。

农民的孩子早当家,王维友凭着自身发愤努力,初中时逢57年国家困难时期,生活非常艰苦,但身处逆境,他在读书之余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放牛、砍柴之类的农活,苦难的家境,使王维友从小就养成了奋发图强、吃苦耐劳的性格。

年,他一“跃”而成功,考上了沈阳药学院。也许是农村出身世界观单纯的缘故,在学校的王维友追求一种超然的学习状态,无论是不感兴趣的基础课阶段,还是兴趣渐浓的专业课,成绩尽管都算不上特别拔尖,但他凭借中学扎实的功底和超强的记忆力,学习成绩始终保持良好。

在学校,他是班上的宣传委员,组织活动能力强,后来入了党,成立班上仅有的两名党员之一。年7月正式毕业,但由于那场众所周知的社会政治运动,他们被推迟一年毕业,年恰逢中苏关系恶化,边境冲突露出端倪,国家号召全国有志青年到边疆(新疆)去建功立业,学校也积极动员毕业生支援国家边疆建设,作为共产党员,没有多少犹豫,他服从组织分配,秉承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青春的信念递交了申请书。

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年7月,王维友一行几人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乌鲁木齐,8月份再坐卡车去了离中苏边境仅13公里塔城地区等待分配工作,后被分配到乌苏县农村待了7个月,直到国家落实有关政策,王维友被分到乌苏县医药公司上班,如此一待近10年。年回到乌鲁木齐中药总厂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从技术员、技术科长、到任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务。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是那个年代学生特殊的时代印记,也构成了一代青年历史壮举的时代主旋律。

中药总厂的第一位技术员

年,王维友来到了新疆中药总厂,这家成立于年的中药厂,当时的生产设备和熬制工艺还非常落后,还处于土法熬制、大锅煮药的阶段,只要开工就炉火不熄弄得全厂乌烟瘴气;厂里也没有一个技术人员,都是适用土法,生产管理也非常混乱,没有标准和科学的规章制度。

王维友作为第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这种艰难和现状,他没有选择,一切从零开始。在缺人、缺钱、缺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他主张逐步淘汰一些落后和老化设备,购进和更新设备如多功能提取罐等,最大程度上改善生产条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流程和保证药品质量,他极力同卫生厅有关部门协调,制定了规章制度和生产工艺标准并贯彻落实。

那段时间是辛苦和劳累的,为了某一项生产技术改造或工艺升级,王维友经常通宵达旦,不断摸索和尝试攻克一个个难点,将工艺整合易操作的方法,提升和优化生产技术。

王维友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能克服困难取得突破,一方面是环境逼着你走,你不得不去面对它,攻克它;另一方面,他毫不讳言,在沈药求学四年,为后来工作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可以说,母校对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让自己一直受益无穷。也使得他在工作岗位上很快适应技改工作。

从年到年退休,24年,王维友在新疆中药总厂长期在一线从事技术管理。他还主持参与了新疆中药总厂及自治区内医药行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和规划设计,为推动新疆医药行业技术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技术改造之外,王维友也从未没有停止对科研工作的探索,靠着对中医药的热爱和要做出成果的执着,一路披荆斩棘,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他的刻苦钻研下利用新疆独特的中药、天然药物资源成功研发出复方雪莲胶囊、贝母系列产品,其中为香港念慈菴药业提供的贝母流浸膏,完成了提取工艺及定性定量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提供的样品和技术文件获得港方非常高的赞誉,在国内多家药企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而且连续出口十年,产值近亿,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同时作为课题主要人员参与完成了国家级三类新药胆石清的研究,获新药证书。

因其突出的贡献,从年开始,王维友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并连续12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的称号。

退休不褪色硕果累累更生辉

年底,王维友从新疆中药总厂在总工程师位置上退休,但作为具有丰富一线管理和科研经验的专家,众多单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返聘他。应校友师妹时任新疆西域药业公司总经理的陶海英邀请,刚刚一退休他就以高级技术顾问的身份来到西域药业,协助公司进行技术管理及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实施。

王维友为西域药业共申请并完成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委、乌鲁木齐市各类项目十三个,到位资金多万,加上企业配套资金共计千万,对西域药业的企业发展、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王维友付出众多心血,对“一枝蒿”的研究从标准到产业化,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在“一枝蒿”野生变家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复方一枝蒿颗粒”是新疆西域药业主要产品,其处方中原料“一枝蒿”只生长在新疆天山、阿勒泰山海拔米亚高山草甸上,民族用药历史悠久,随着临床需要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为了解决生产原料问题,王维友率团队开始着手“一枝蒿”野生变家种研究。

从新疆西域药业到后来与之重组而成的新疆银朵兰维药公司前后十五年时间,他对一枝蒿生态环境、生长习性、分布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调研,从天山山脉西端伊犁到古典医籍描述的“一枝蒿”产地天山东段——巴里坤;从阿勒泰山东段——富蕴到西端中哈边界的哈巴河,都留下了王维友的足迹,仅阿勒泰地区就去十余趟。他们不断采集样品、调研生态环境,进行小面积移栽种植,并在此基础上,进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取得了成功。

众所周知的是现在公司已经取得成熟的人工种植经验,实现“一枝蒿”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到年底,已人工种植生产“一枝蒿”多吨,使银朵兰维药生产和社会临床用药得到保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新疆银朵兰和西域药业重组后,面临重大技术改造工作,王维友参与了项目的规划设计、可研编写、设备选型调研和安装调试、试生产等全过程工作。项目包括提取车间、中药注射剂车间、颗粒剂车间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其中中药注射剂车间要按新版GMP无菌制剂标准建设,难度非常大、技术含量高,王维友率攻关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后经多方努力,如期完成建设并一次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同时对提取车间技术改造,引进了国内先进设备,与浙江大学合作,在中药提取过程中技术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使得公司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毫无疑问,王维友多年来,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他从未后悔过。

相关阅读

眉上乾坤画人生——33期药学系校友、原新疆药物研究所所长刘庆华

记在新疆工作的沈药学子——27期校友田禾

来源:《無涯》第15期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zy/37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