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参考 >> 正文 >> 正文

参考6位CSSCI期刊编辑分享论文选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1-9-1
01陈燕(《高校教育管理》原常务副主编)

选题本身要具有时效性

如果比较着急发表的话,一是可以选择报纸的理论版或者一些出刊周期为月刊、半月刊甚至周刊的杂志,二是选题本身要非常具有时效性,写期刊非常想要的选题与专业读者十分期待的选题,比如紧跟新形势、新政策等等。这样的文章如果选题好,写作好,可读性强,学术规范,没有抄袭剽窃的问题,就有可能很快发表。作者可以随时跟进自己投稿的进度,在线查询,或给编辑部打电话、平台留言问询,一般都会查得到。

02焦德武(《江淮论坛》杂志编辑)

作者投稿要有的放矢

作者在投稿之前要有的放矢地来选择期刊,专业期刊和综合性期刊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像专业期刊要求会比较细,综合性期刊相对要求题目宏大一些。曾经有一个作者投过来一篇稿子,讲关于旅游英文网站翻译过程中的传播问题,这个标题里面至少有4个关键词,分别是旅游网站、英文网站、翻译问题和对外传播,这就属于特别细类的,往往引不起综合性期刊的兴趣。再有作者在投稿之前尽量了解一下期刊的性质、宗旨、风格、主旨,栏目设置、往期用稿的范围、发稿的体例、格式、篇幅等等。比如说有的杂志重视理论,有的杂志重视实践,有的杂志重视时政研究,有的杂志重视逻辑推理的文章。作者应按照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或研究成果重点划定一个范围然后来进行重点投稿。

作者投稿前应重新审视论文

作者在投稿之前要有的放矢地来选择期刊,专业期刊和综合性期刊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像专业期刊要求会比较细,综合性期刊相对要求题目宏大一些。曾经有一个作者投过来一篇稿子,讲关于旅游英文网站翻译过程中的传播问题,这个标题里面至少有4个关键词,分别是旅游网站、英文网站、翻译问题和对外传播,这就属于特别细类的,往往引不起综合性期刊的兴趣。再有作者在投稿之前尽量了解一下期刊的性质、宗旨、风格、主旨,栏目设置、往期用稿的范围、发稿的体例、格式、篇幅等等。比如说有的杂志重视理论,有的杂志重视实践,有的杂志重视时政研究,有的杂志重视逻辑推理的文章。作者应按照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或研究成果重点划定一个范围然后来进行重点投稿。

作者投稿前应重新审视论文

与投稿要有的放矢同样重要的是,作者在投稿之前应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论文。第一,要特别注意文章是否诚实,这是基本的要求,因为个人的学术生命跟发表的学术论文是息息相关的,另外,选题最好是目前最前沿的东西,无论理论前沿或是实践前沿,它的现状、动向、发展趋势都要讲清楚。第二,检查一下文章的表述是不是准确,图表是不是规范,数字是不是精确,参考文献引文出处是不是正确,语言表达是不是简明、论文结构是不是严谨等等。投稿之前的这次对论文的全面审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作者不注意这一点。

选题亮眼、有趣可以超越作者身份限制

在选稿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有没有被特别打眼的东西给击中,或让人感觉到意外,或让编辑感兴趣的地方。比如我曾经选过一篇专科学校老师的稿件,是在年年底,大数据刚刚兴起时,他写就《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因为当时大数据对整个教育领域有哪些影响,基本上没有人谈过。稿子发表后点击率、下载率都很高,包括《新华文摘》也进行了索引,说明这篇文章确实有一些学术价值。虽然我们平时发专科学校老师的稿件相对较少,但作者的身份仅是一个因素,更主要的是看这篇文章有没有创新性。

03南钢(《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编辑)

政策建议要回应问题并回归政策

论文写作到最后会落脚到政策建议这个层面。有很多作者的政策建议非常宽泛,无法操作,这说明政策建议未针对你的问题来进行回应。这一部分的写作首先要通过吃透问题,然后再来写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再就是,政策建议最好能够回到政策本身来,要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机构决策、改进或优化。同时不要重复别人研究的成果,要真正做到独辟蹊径,有一些特色在里面,这是最关键的。

要用专业意识解决学科公共问题

专业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能够深入专业领域内部去写文章。除了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其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力学、政治学、统计学、大数据等学者也经常会从多学科的视角对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用专业意识解决教育内部的问题。比如有个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与遥感测绘研究所的作者写了一篇关于院校装备效益布局调整的文章。他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研究我们国家高等院校的布局,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文章方法新、理论新,在很短的时间就发表了。

研究问题要有“中国元素”

在写作中,要注意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和国情提出问题,然后去回应、解决问题。这既是问题导向,也是实践导向和理论导向。我们希望更多的文章能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具有中国元素的问题,并用中国独特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选题要站在时代的潮流浪尖上

作者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浪尖上来选题。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随迁子女在随迁地接受高中教育的问题,以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在参加完中考以后学籍就要回原籍,无论是从现实的情况来考虑,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当时我们就发表了若干文章来破解这样的政策难题。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随迁子女可以在随迁地接受高中教育,但是又出现了异地高考的问题。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这些问题是最受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ck/42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