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3.15宣传周“火热进行中。通过“以案说险”,让你get到保护保险消费权益的新技能。
以案说险——谨防盲目转投保
典型案例:
客户金某为了照顾朋友业绩,在年9月份将之前在其他保险公司为孩子投保的百万医疗险种退保,而后在另外一家保险公司重新为孩子投保类似百万医疗险种。年11月8日,孩子因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住院费用1.8万余元。然而按照合同约定,此次出险时间在保单的等待期内,正常无法获得赔付。
案例提示:
大部分健康保险条款都会有不同期限的等待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承担在等待期内因非意外伤害导致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责任,所以客户一旦投保后不要盲目转投保,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以案说险——谨防恶意欺骗诱导退保
典型案例:
年9月消费者叶某通过电话销售渠道购买了A保险公司的一款两全保险,并附加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客户于年8月接到自称是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的私人手机号码联系,告知客户A保险公司因近期发生恶性重大事件,故监管机构、国家管理中心将A保险公司客户的信息分配给了B公司,要为其办理保单转移,预约第二天上门拜访。
第二天自称是银保监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客户家中,该工作人员现场查看了客户保单后,又跟客户说该保单存在保障瑕疵,可以帮期与A公司客服确认。随后用客户手机拨打A公司客服电话,查询了保障内容、现金价值等信息。该工作人员随后向客户承诺可为其出面向B公司申请高于现金价值的退保,但需要客户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同时又为客户推荐了B公司的保险产品。庆幸的是客户最终拒绝了这个假冒的工作人员,并自己主动拨打A公司客服热线反应情况,避免了被恶意欺骗诱导退保,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提示:
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层层套路,包括假冒公职人员,编造恶意事件获得客户信任,通过虚构保障瑕疵借机收集客户信息,谎称维护客户权益,实则诱导客户退保转保,以便获得双重利益的欺诈行为。
其实在本案过程中,不法分子很多欺诈行径均有不合理的地方,经不起推敲。例如:公职人员一般不会直接与客户联系,更不会通过私人手机号码的方式联系;事件过程中编造A公司恶意事件,有很多核实方式,能够很轻易地拆穿谎言;正常退保不需要签署相关保密协议……但很多消费者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ck/4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