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校可以选择用日文写或者是用中文写。于是有些同学就开始纠结是用日文写还是用中文写。
只要能毕业,哪种都可以。如果你需要用日文写,那么在日文写作方面,最好参考在日本发表的日文论文,而不是国内知网上的日语论文。(主界面回复“论文”获取。所有论文都是从正式渠道公开的,不涉及版权问题。但要求大家引用要合规)
不过我这里要特别建议,希望留学读博的人最好用日文写。因为申请博士课程的时候,需要提交你的硕士论文。所提交的论文要求是日语或英语的,等于你用中文写的话,到时可能还需要翻译。
内容方面参考知网上的中文和日文论文都没有问题。为什么我建议日文写作方面参考日本发表的论文呢?
因为国内发表的日文论文,限于成本问题、师资等问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母语老师的修改。而在日本发表的日文论文,因为语言环境要求、审稿要求等,日语为母语的导师一般会给出修改意见,所以即便同为中国人写的日语论文,其日文写作水平整体而言,也要比国内发表的日语论文高。(论文还不能随便找个日本人改,就如同非本专业的中国人也改不了中文论文一样)
论文题目莫太大我们先来看几个立flag时的情况。
“我要学翻译”vs“我要通过三级笔译”
“我要好好学英语”vs“我今年要将托业考到分以上”
“我要考研”vs“我要考上北大MTI”
仅从标题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在目标清晰度、具体操作、干劲儿方面,后者要强于前者。因为前者太空泛,太笼统,或者说“太大了”。这种其实不算是目标,只能算是一个心愿。
我们有很多同学在定论文题目的时候,其实犯了一样的毛病,比如往往定出如下类型的题目:
论翻译(日译中)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
日本文学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翻译策略
题目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题目就止于这步的话,那就有点大了,也许写一个博士论文还差不多(只是也许),因为博士论文字数比较多。本科和硕士论文就真的太大了,而且你根本不好操作。这种星辰大海式的题目你要从哪里入手呢?
所以我们要将题目缩小。不过有的同学却对我说,我知道我题目太大了,但我不会缩小啊。
其实加个副标题就可以。我拿第一个“论翻译(日译中)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其实可以加一个“以……为例(を例にして、を手がかりに、を中心に)”来说。
比如可以变为“论日译中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以年代以后《罗生门》的中译本为例”
这样就不仅可以缩小题目范围,还等于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目标,方便我们入手。下面我举了几个论文标题,都是采用的主标题(大方向)+副标题(具体主轴)的形式。
▲日韓翻訳に見られる翻訳規範の変化と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川端康成『雪国』の翻訳を題材に(金炫妸、東北大学博士学位請求論文)
▲近代中国における大正文学の受容ー『現代日本小説集』と芥川龍之介を手がかりとしてー中国における芥川龍之介ー同時代の視点からー(単援朝『崇城大学研究報告』第26巻第1号)
▲民国期から人民共和国期にかけて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の変遷ー「蜘蛛の糸」の八つの中国語訳を例にしてー(王唯斯、教大学言語文化研究科紀要第6号)
副标题是固定主轴,要么是某部作品,要么是某个年代,要么是某位作家、某位译者,但不建议就写一个“大方向”,会造成题目“假大空”,写的内容很有可能和题目脱节。
所以一定要缩小题目(或者说明确题目),这就如同制定学习目标一样,要“我要学英语”这种笼统的东西,换成“我要把托业考到分”,
方向与题目启发说回要论文题目这个事情。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每位同学喜欢什么,你过去主要积累的是哪些方面,你各方面基础和水平如何,所以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题目。这里我主要说一些思路,只是先给大家一些启发,题目还是要自己定。
第一是定题目时候的切入点
下述的切入点只是举例,属于包括但不限于的关系。加之任何东西都不会是孤立的,所以会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比如你写民国译者和现代译者的比较,除了涉及翻译策略外,肯定要涉及历史和社会背景,乃至涉及意识形态。比如译本比较肯定会和翻译策略发生关系,除非你单纯地写译本整理(但是这样能否毕业是个问号)。
第二是要确立把主轴放在哪里
比如盯着芥川龙之介(作者),那就去搜集其作品的相关中译。比如盯着林少华(译者),那就是不管原作是谁,只要是林译的都可以划入考察范围。比如盯着民国和现代(时代),那就是从两个时期中,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译者和其译作。比如民国时期的鲁迅、周作人。
第三是要明确希望考察的文本类型
政治翻译和文学翻译(翻译文学)都是翻译,但是翻译要求可大不一样。所以考察和分析译本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这点。
※在翻译领域叫“文学翻译”,在领域文学,其本身也是文学的一个组织部分,所以称为“翻译文学”。
第四是考察的时间线
一般有“历时的”或“共时的”(不同时代的或者同时代的)。比如说考察翻译从鲁迅到林少华,这就是历时的(从民国到现代)。将林少华和高慧勤做对比,这就是共时的(都是现代译者)
※不同时代的译本比较需要考虑社会背景,而不能单纯从文本而论。
第五,在确定考察对象时,可以先划定一些热门范围。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译者,作品。
比如如果想考察文学翻译的译介,可以先筛选出一批热门作家。其他的研究方向可以类推。比如这里我举了三个例子(不限于下例):
芥川龙之介大正文学代表作家。由于是公版书,中文译本超多,资料收集方便。小说除《河童》之外皆是短篇,相对好上手好分析。
夏目漱石日本文学史上的“大御所”。由于是公版书,中文译本超多,资料收集方便。
村上春树中文译本多,但由于不属于公版书,所以译本相对范围有限,其译者一般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译者,如林少华、施小炜,还有台湾地区的赖明珠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资料也比较好搜集。
好。下面我举出一些题目供大家参考。由于是网文,我的分类比较粗糙,不属于学术上的分类,只算我自己打的“思路草稿”,如果能对大家定毕业论文方向和题目有所帮助那就达到了本文的目的。
●翻译策略类
归化与异化or直译与意译等等
切入点:多个或单个译本、作家、译者、某个时代的译者、某个时代的特征、翻译策略等。
难易度:相对容易写,但部分内容较难写出新意。另外对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来说,写中译日要难于写日译中。下同。
举例:
1.论日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林少华与施小炜所译村上文学所例
2.论文学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以民国译者和现代译者所译芥川龙之介《蜘蛛之丝》为例
3.从文学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看跨文化交流活动:以《罗生门》的X个版本为例
4.从《三体》日译版看中译日翻译活动的异化与归化
5.外国文学汉译策略的变迁——以鲁迅的翻译活动为例
●译本比较类
切入点:多个译本、翻译策略、理论、译者、时代特征、不同载体上的表现、译本整理等。
难易度:如果是不讲任何新意的译本比较(比如主观分析的谁翻译的好,谁翻译的坏),那属于最好写的一种,适合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同时,因为是比较,所以需要搜集复数的译本,之后研读比较。
举例:
1.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译本比较——以芥川龙之介《鼻子》的X个版本为例
2.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译本分析:以《我是猫》的重译为例
3.从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看民国时期与新中国时期的日本文学翻译:以芥川龙之介三部代表作为例
4.试论字幕翻译与文本翻译的异同:以XXX的小说翻译和电影翻译为例(注意:电影版不能是改编的太过严重的)
5.年以后日本文学汉译的特征——以对芥川龙之介的重译为例
●文化与身份类
文化认知、身份构建、词汇传播、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国力等等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切入点:译者主体性、意识形态、话语权、多元系统理论、时代特征、作品、译者、身份构建等等
难易度:相对较难写,需要更深一些的学术功底。
举例:
1.论意识形态操控对翻译的影响—以夏丏尊译《中国游记》为例
2.日语借词新究:以近年来经由字幕组翻译传入中国的词汇为例
3.从汉译日翻译活动看话语权问题:以政治翻译为例
※比如说“小康社会”,因为中日文同形异义的问题,一开始优先译为「ややゆとりのある社会」,现在大多数情况则优先译为「小康社会」。
4.韦努蒂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日本文学汉译:以XXX的4个中译本为切入点
5.性别与翻译:试论林少华译《罗生门》与赵玉皎译《罗生门》的译本特征
出自《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年)
●语料库类
语料库这个就不多举例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就像我之前说的,切入点等等都是重叠的。不是说你非得题目写了“语料库”你才能用语料库。你搞译本对比,同样可以用语料库,在论文的研究方法里面写清楚就好。
难易度:语料库一般可以做词频、词性使用情况,句子长度等数据,前期工作量较大。需要学习wordsmith、AntConc等语料库软件,还需要自制一些语料(文本录入等)。好处是可以利用大数据得出相对客观的数据。(当然也有部分老师对此持怀疑态度。比如很多人用语料库只是单纯地抽取例句,并没有精读原文和译文。不过这个就是后话了,这里不论)
举例:
1.基于语料库的重译研究:以年来XXX的中译本为例
2.《我是猫》汉译本中的异化、归化以及创造性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wordsmith使用界面
笔者花元购买的正版。但目前水平还不尽如人意,所以对于语料库的使用就不做教授了。
※1.“年来……”这个如果是硕士做的话,只能泛泛地写写。否则太过庞大。
最后提示
想和做是不太一样的。
很多时候其实你头脑中想的很好,很美,很妙,感觉自己是个学术大佬。但下笔的时候,发现根本组织不起来。
所以,任何题目和方向,你一定要先写一下试试,起码写个提纲。实际计算一下每章都能撑多少字,怎么展开,千万不要只做“头脑风暴”。
本科和硕士的论文字数不算多,可能还好。凑合凑合,一闭眼就交了。
如果是写博士论文,一定要多和导师商谈,不然可能会出现写了几万字,之后写不下去的问题。(读博的中间要求发小论文,这个就是大论文的基石)
不过,其实论文写的烂并不要紧,不是抄袭的+能毕业已经足够。
另外,无论你一开始有多么宏大的理想,最后为了毕业,都会妥协的~(或者说认清了自己)。
END平台管理者:唯斯现为日本文教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日语翻译硕士。通过CATTI日语1级口译、1级笔译。读研期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北京大学科学实践创新奖、北京大学日语系“软银”奖学金。在日本读博期间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日本米山国际奖学金(日本顶级的财团奖学金)。从事翻译实践12年(目前出版译著4部),同时也从事翻译教学实践。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翻译实务,擅长学习方法论与学习规划等。欢迎加入QQ社群(有入群费)(只能通过QQ支付)主界面输入以下关键词
①回复“答疑”,发送本人受CATTI考评中心邀请进行的CATTI备考答疑汇总②回复“考研”,给你看学长和学姐们的翻硕考研经验③回复“推荐”,获取往期部分内容④回复“考研真题”,获取日语MTI考研资料(资料逐渐更新)⑤回复“指定教材”,获取翻译资格考试官方指定教材电子版(建议购买正版)⑥回复“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gf/3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