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规范 >> 正文 >> 正文

余淼杰梁庆丰国际贸易与劳动失业研究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1-10-26
引用来源:余淼杰、梁庆丰:“国际贸易与劳动失业研究”,《长安大学学报》,年第2期,第1-8页;作者简介:余淼杰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梁庆丰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年从国发院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摘要:贸易保护主义者一直将贸易自由化导致工作岗位流失(失业增多)作为反对自由贸易的重要论点。已有的理论多以最低工资模型、效率工资模型和搜索模型为出发点,从国际贸易视角对失业问题进行研究。理论上而言,制度环境、产业分工、贸易双方禀赋特点不同可以得出国际贸易对失业的不同影响,对应的实证研究也呈现不同的结果。关键词: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贸易开放;失业引言:在各种贸易谈判中,失业往往是最重要的议题。但是,国际贸易中关于失业的研究却出现得较晚。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此前大多经济学家认为失业是一种宏观现象,不属于国际贸易(研究微观资源配置)的研究范畴;第二,近三十年来,解释失业现象的模型的微观基础才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得以应用于贸易研究领域。梳理国际贸易领域内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国际贸易会对均衡的失业率造成影响,然而随着模型设定或是研究对象自身条件的不同,理论和实证上的检验都呈现出国际贸易对均衡失业率的不同影响。正文:(一)国际贸易中的最低工资模型我们知道,当最低工资制度设定的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就会出现失业。20世纪90年代,在大体量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特点:美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平等加大,但是失业率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与此相反,欧洲大陆很多国家工资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失业率却一路持续上升到两位数。美国和欧洲的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欧洲大陆很多国家拥有强大的工会和严格的最低工资制度。在这一观察的基础上,Davis的研究将模型设定为两个国家,其中一个采用灵活的工资制度(A国),另一个采用最低工资制度(B国),进行国际贸易视角的失业研究。Davis的模型表明,当世界上只有A国和B国时,开放贸易后A国的工资会提高到B国水平,而B国的失业率会比封闭经济时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C后续加入国际市场,B国的失业率会进一步提高,且B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在会缓和C国对A国国内劳动市场的冲击。(二)国际贸易中的效率工资模型标准的效率工资模型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厂商倾向于提供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水平来提高工人被解雇的成本,从而激励工人提高努力程度,这有利于厂商利润最大化,但也造成了失业。Matusz融合了效率工资和Dixit-stigliz垄断竞争模型,其认为贸易开放会导致市场上的中间品的增多,从而带来专业化生产的优势,这会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就业量的上升。(三)国际贸易中的搜索模型将搜索模型引入国际贸易是第三种在开放经济中研究失业的方法。搜索模型不止于一种,但年后的主流是Pissarids的搜索模型。Dutt等将这种搜索模型分别引入H-O模型和李嘉图模型。论文指出,国际贸易对失业的影响机制是由不同的比较优势模型所决定的:如果贸易由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所刻画,则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失业率的降低,因为贸易提高了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实际工资,人们在较高工资的刺激下投入更多精力去搜索工作岗位,从而提高了岗位-工人之间匹配成功的概率,降低了失业率,且文章的实证部分支持将搜索模型引入李嘉图模型是更贴合现实的做法。Felbermayr等则将搜索模型引入Melitz企业异质性模型。企业异质性模型认为贸易开放会筛选出高生产率的企业,淘汰低生产率的企业,因此提升整个经济的生产率。在此基础上,Felbermayr认为开放贸易后,随着经济生产率的提高,职位空缺的相对成本会降低,雇主在招聘员工时会投入更多精力,最终降低失业率。(四)实证文献归纳因为理论文献众说纷纭,对现实世界中贸易和就业市场的实证检验结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Kruger研究了10个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和就业量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减小贸易保护在长时间内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降低失业率。Schumacher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6个欧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对其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总体的结论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使得发达国家的就业量甚至呈现微小的上升。从就业结构上看,欧洲6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就业量下降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就业量上升,就业结构发生了改变。Scarpetta研究了不同制度的OECD国家的在遭遇国际市场开放时,劳动力市场呈现的不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遭遇国际市场开放时,较高的失业救济保障会导致较高的失业率,且从长期看降低劳动力市场遭受冲击时的调整速度。跨国研究的一个通病是不同国家在基本制度、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难以控制。因此,近年来,研究单独国家的失业情况与国际贸易间关系的文章越来越多。Menezes-Filho等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巴西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巴西受保护产业中正式员工被裁员,与此同时,具有比较优势或者出口的产业并不能全部吸收这些裁员。Revenga较早发现国际贸易对美国失业产生的显著影响。他利用20世纪80年代美元的强势升值和紧接着的贬值作为自然实验前后对照,他发现当美元升值时,美国遭受的进口竞争加剧(因为进口的商品更便宜了),造成了美国国内的失业人数上升。Trefler研究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对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认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对部分制造业造成了显著的失业上升的局面,但也导致了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Autor等研究了从中国进口产品对美国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们认为,遭受中国出口冲击较大的地区失业率上升的也较高。在Autor等的基础上,Acemoglu等进一步考察了中美贸易对美国制造业劳动力雇佣数的影响机制。他们认为,除了遭受进口冲击的直接影响外,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会带来间接影响。Autor等的研究从总体冲击中构造出拟实验变动性质的冲击来研究贸易对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化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推广到一般均衡框架中。Ad采用了新的方法将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统一到一般均衡框架中。他的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导致美国制造业岗位仅仅下降了0.51%,远没有之前的研究说的那么多。(五)结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解释失业的劳动经济学模型逐步完善后,国际贸易与失业之间的研究才逐渐兴起。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从3种引入失业的理论框架(最低工资、效率工资和搜索模型)出发,可以得出贸易对失业的不同影响,关键在于模型中贸易国的制度环境(最低工资制度和效率工资)和对国际贸易机制本身的设定(贸易模式本身更贴近李嘉图模型、H-O模型还是企业异质性模型)。但大部分理论都认为,若贸易国存在最低工资制度,贸易开放会带来失业率的提升;第二、实证研究考虑到考察的产业结构、产业间联系(上下游的投入产出)的不同,贸易开放对失业的影响也呈现不同的结果。因为理论模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国际贸易是否影响失业首先应从实证角度入手。正如Davidson等指出的那样,贸易是否影响均衡的失业率首先是一个实证问题。原载于「长安大学学报」作者余淼杰梁庆丰

延伸阅读

余淼杰: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发展奇迹

余淼杰|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特别报道

余淼杰教授出席“全球社会经济转轨条件下中俄创新经济之可持续发展”国际圆桌会议

余淼杰梁庆丰|全面开放格局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

余淼杰:经济体支持15%最低企业税,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余淼杰:今年我国在开放领域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余淼杰黑烨|国际贸易与收入不平等

余淼杰|实现共同富裕,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余淼杰|浦东将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余淼杰|担当改革先锋队浦东新区引领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余淼杰|Chinaeyessolideconomicgrowth

余淼杰|创新、开放、金融是浦东引领区的三个关键词

余淼杰教授受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评审专家

余淼杰教授参加总理座谈会

余淼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驶入“快车道”

新书速递

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双循环”

余淼杰著

科学出版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购买链接

编辑

解恩泽

制作

解恩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gf/42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