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赵井春抄袭安庆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金鹏的论文,被金鹏举报。这件事挺让人纳闷的:是本科生达到副教授的水平,还是副教授降到本科生水平?
按正常的职称路径,如果是博士进学校:本科毕业后读三年硕士,再读三年博士,进入学校当讲师两年,才能评副教授,从年限上讲副教授至少要比本科生多修炼8年。如果是硕士进学校:本科毕业后读三年硕士,进入学校当助教两年才能评讲师,讲师五年才能评副教授,从年限上讲至少要多修炼10年。应该本科生抄袭副教授才符合剧情发展规律,结果反过来是副教授抄袭本科生。
其实赵井春也不是故意要抄袭本科生,而是为了评职称买了一篇论文,碰巧买到本科生的论文。他花了元从论文中介机构购买了《论刘震云官场小说的批判性》一文,直接转投《遵义师范学院学报》,4个月后,该论文发表在年第三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上。而这篇论文其实是金鹏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论文中介机构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了,这样坑消费者啊。
怎么论文还有买卖?是某宝的新业务?你在百度上随便搜几个发表论文的网站,点开之后,就是“亲,要发表论文吗”。
大学里买论文的大军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准备要毕业的研究生,二是要评职称的教师。买论文的原因都一样,自身条件达不到要求,铤而走险。
做这种事情,教师比学生更加不可原谅,事情败露后处理起来也会更加严厉。前两个月,某校有位研究生在网上买论文,投稿到编辑部被发现,被捅到学校,结果是延期毕业。而这次的赵井春,则是直接被学校取消副教授职位的。
为什么赵井春不自己写?他说曾对外投过七八篇论文,但都石沉大海,没有音讯。现在全中国才那么点刊物,有多少人要发论文啊,版面不够用,所以投稿被拒是正常的。真想发表,就要多写多投,当然文章的质量也要提高一下。
自己投稿不中,并不能作为买论文的理由。我看真正的原因是,赵井春的浮躁心理。我们现在的社会很有意思,所有人都在骂别人太浮躁,而自己又不由自主的成为浮躁的一部分,甚至是助推器。
从时间上计算,赵井春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硕士毕业,按2年助教加5年讲师,到年也才刚好是可以评副教授的年限。他也正是在这一年买了论文,并且顺利评上副教授。
晚几年评职称又会怎样呢,天又不会塌。我有好几年没发表论文了,除了领导看你的眼神有点哀怨(单位的论文数量要靠大家一起嗨),年底少拿点钱(没有科研成果达不到文件要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教师评职称,压力其实是自找的。总觉得别人是教授了,自己还是讲师,脸上挂不住,于是也想往上评。本来这是奋斗的动力,但是走歪门邪道就危险了。买论文这种事情,就是一个隐藏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引爆了。
而学术界对论文抄袭的惩罚,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态度,基本上是抄袭者学术生命的终结。当然有个别的中国牛人例外,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发表论文的合作者)。
即使都没有发表论文,最后以讲师身份退休并不是很难堪的事情。常萍老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资深讲师,从年开始在河南大学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文学课,曾两次拒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试讲邀请,因其不愿写“为职称而职称”的论文,所以至年退休前仍是讲师职称。不过退休后河南大学高调给她补聘了副教授。她在学生及同事的眼里,水平已经是教授了。
研究人员写某专题文献综述时,只要收集几百篇论文看一下,就知道它们的作用符合二八定律,即大部分的论文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如果把学科比作一座大厦,大部分的论文都不是添砖加瓦,而是可有可无的粉尘。大多数的论文作者至多是来大厦边上洒泡尿,写上“到此一游”。
但由于名利的诱惑,大家都在拼命造论文。国周君还是觉得,自己能写的就写,写不出来的还是不要玩火,欲速则不达,古人云:止增笑尔。
(图片来自网络)
消除白癜风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yq/2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