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要求 >> 正文 >> 正文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知识手册下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19-1-3

五、学校基本知识

(一)学校概况

湖南文理学院是年由常德师范学院更名而来,常德师范学院是由原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于年合并升本组建而成的。学校的高等教育办学始于年建立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汇聚了常德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常德艺术学校各自的办学资源,至今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年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转型发展经验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向全国推广。

学校坐落在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美誉的湘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常德。

学校占地面积亩(含芙蓉学院),校舍建筑总面积近49.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近.5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7亿元。

学校现有20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共有60个本科专业(年有53个本科专业招生),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十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7万余人。

学校教职员工近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人(含外聘教师),博士人(含外聘教师),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2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

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其中5个验收结论为“优秀”);国家级特色和教改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水产高效健康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拥有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0余个。

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经费进账过2亿元。其中,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国防科工局项目近8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湖南及周边地区)及科技部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局重大项目等。新增省部级项目、产教融合横向合作项目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年以来,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5项;近5年来,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共计获得了包括全球华人设计竞赛金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及以上奖项次、省部级奖励余项、荣获湖南省模拟法庭竞赛、大学生旅游服务综合技能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3项省级冠军,并有多项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科竞赛获奖稳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尤其是学校所获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一等奖填补我省空白。

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位居湖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被教育部授予“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与常德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各县(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中国浪潮集团、华南光电集团、大湖股份、大汉汽车集团、太子化工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用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年,学校获准招收留学生,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境)外50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是目前湖南省拥有本科涉外办学项目最多的地方院校之一,在创业时代网年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强中排名位,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学校凝练了“博学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训,形成了“尚善尚知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风。目前,学校正按照建设“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国内一流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行。

(二)学校办学定位

1.办学类型定位:建设“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2.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3.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辅以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培训和高等继续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委托培养,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联合培养。

4.学科专业定位: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重点发展面向现代农业,面向现代制造业,面向现代文化服务业,面向现代教师教育事业的“四大专业集群”;以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应用特色学科为支撑,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湘西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更加直接、有效地为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

6.培养目标定位: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7.办学特色定位:一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素质与应用水平并重、多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主动融入湖南省特别是湘西北经济文化建设,孵化和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基地和亮点项目。

(三)学校转型发展的“六个转向”

六个转向:

1.办学定位从“传统教学型”转向“现代应用型”;

2.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转向“综合素质本位”;

3.教学方式从“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

4.科研导向从“基础研究”转向“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

5.服务社会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

6.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化”培养

(四)学校实施学生能力培养的“三大工程”

三大工程:基本综合素质提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

(五)学校“十三五”规划改革发展关键词

1.“两大战略”: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三个突破”:高层次领军人才、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专业学位硕士点。

3.“四大工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师生幸福感。

(六)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60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17个占28.33%、理学专业12个占20%、文学专业5个占8.33%、法学专业2个占3.33%、经济学专业3个占5.00%、管理学专业7个占11.67%、教育学专业3个占5.00%、历史学专业1个占1.67%、农学专业3个占5.00%、艺术学专业7个占11.67%,年招生专业共计53个。

(七)学校是如何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

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顶层设计引领教学

学校坚持思想引领、注重顶层设计,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开放育人、协同育人,积极倡导“开放”质量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新举措,研究和决策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积极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并适时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学校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持续巩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党政共抓重视教学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已经在学校党委及班子成员形成高度共识,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教学质量、抓教学改革,始终将教学工作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把学院教学工作和各部门服务教学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单位和负责人的主要依据,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定期到学院指导和调研教学工作。党委会、校务会每年均至少2次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多种形式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工作例会。

3.经费优先满足教学

学校积极筹措办学资金,逐年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本科教学经费年.45万元,年.32万元,年.33万元,年均增幅达到13.30%,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分别为.55万元,.69万元,.94万元。~年,学校每年获得中央高校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项经费万元以上,全部用于本科教学基本设施等建设。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充分保障并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通过校银、校企合作等方式筹措了近万元预算外经费用于信息化及教学条件改善,为教学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4.管理教辅服务教学

学校管理部门一直秉承“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积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人事部门深化人事和职称制度改革,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激励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重要指标,把学风作为考核教学院工作的重要指标。学校为学生配备“双联”导师,给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资产和后勤部门及时对教学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新,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图书馆不断增加馆藏,积极整合资源,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服务质量。每年开展师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及时解决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制度建设激励教学

从年开始,学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较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把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作为对教学院进行年度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各教学院自主确定业绩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制度,学校制定津贴分配政策时,坚持向教学一线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并明确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津贴不超过教学人员的90%。制定人事政策时,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编制,确保教学人员及时补充和适度储备,通过提供住房、设立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等优惠措施,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制定教学和科研奖励政策,将重点课程建设、教学平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纳入教学奖励办法,并不断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尊重教师教学成果、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学校持续12年评选出学校“师德标兵”,并从年起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评选工作,专门奖励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形成一切工作均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的良好氛围。大力推动“教学型”职称评聘,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与教学能力相关联,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等制度设计。

6.舆论宣传导向教学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宣传的重点,借助校园网、校报、电视台、广播站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yq/38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