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境遇/城市空间设计系
城市空间设计专业
建筑环境设计
《停云》
组员:卢树菲王芬兰曾祥康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停云,思亲友也。设计目的为激发社区中缺失的活力,为荒废的空间吸引来往人群,为居民生活增加乐趣,重拾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在享受社区生活的同时,让居民真正可以将心灵的寄托停留于此,让此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交互共生》
组员:汪铭铭林阳光王玮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漫步于张江科学城中,园内的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基于高科技园区的整体环境下,我们希望有一种模式可以作为城内户外服务空间的代表,将其进行整合与梳理,成为园区内的元素,实现更多的交往与互动。
《此非昔界THEBORDERTHATISNOT》
组员:许睿杰华一奇宋禹麟谢启非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张江中区是一种封闭城市,公司形式的多样掩盖了其本质上的同质性,它是不可渗透的,是通过不断重复产生的。本项目尝试颠覆这种同质性机制,从张江中区缺失的日常入手,增加基础设施内容,保持景观巨构基本形式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并在内部组合上多样化。
我们希望产生一种可渗透性,这里的可渗透性既有功能也有形式,这个空间的特质就在于它的非正式性。与严格定义形状的建筑环境形成对比,这里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就像一张松散的网铺在景观上,让树木能够穿透每个空间,与光线和绿色植物直接接触,并且为自发性交往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最大化了建筑不同部分之间的接近性和可视性。
《林中芭蕾》
组员:王缘丁彦心张怡嘉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从城市中脱离出来,在林中“舞蹈”,让身体与自然的对话,精致的建筑隐秘在林中,与自然协调,每一个人在这里的起脚、转身、弯腰都伴随着呼吸和生命力。一切都带着一种感性的知觉,如芭蕾动作般柔美而平和,与季节自然有关,与风景环境有关。
《空谷问寻》
组员:杨犇林童孙涛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从道路空间、社区营造、河岸景观这三个不同的视角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以城市公民的身份去感知城市空间中存在的细节缺失,从微观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问题,通过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形式展开设计,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强调对不同人群行为模式的融合与引导,丰富人群的在场感受,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属于张江科学城独特的城市氛围。
《城市疗救》
组员:付彬宇郑丞恩吴琼波江晓鹏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城市的隐疾不会显露在明处,它只会像病毒一样悄然隐藏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和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没一处隐秘的危机都在吞噬着这座城市的活力,破坏着居民的生活。
本次设计通过对以下四个地方的城市问题进行调研和总结,对城市的功能空间进行改造和重构。通过对设计路段的功能点和节点建筑进行设计,力图从宿舍空间,高科中路,张江科学城以及社区步行街四个地点,四个方面,对城市异化下的城市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人步行积极性,城市生活的满足感,城市特有的文化重塑。
《与“城”相连》
组员:李政稷高超吴凯东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随着张江高科技园区向科学城的转型。张江西北片区新增技创公园、景明路体育场和新型商用办公区域、现传奇广场也会扩大规模。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城市纽带将它们相连,来延续游者的体验,也使得新张江科学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传奇广场作为张江科学城中心更具向心性。
《游念》
组员:胡伊颜吴量李长宏
指导老师:李辉邓小骅
作品简介:人们游走于这个城市中,总有一处地方,令他念念不忘。深入到公民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更加了解人们的生活,体会人们的需求,并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努力。通过我们对小问题的解决,在不经意间提升公民的幸福度,提高公民的满意度,从而带动街区活力。
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协办单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专业支持:mana新媒体艺术平台、disguise缔铠仕视觉艺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动漫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上海服装行业协会设计师专业委员会、上海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上海繁音演出器材有限公司、上海好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总指挥:吴小华、段卫斌、韩阔
总策划:程斌、胡晓琛
创意指导:孙姝婕
毕业展筹备组负责人:褚军刚、李辉、陈洁、刘墨、徐治国、孙晓斌、张韵韵、曹燕凤、张胶、赵佑杰
视觉设计组:郎剑东、王婧洁
动态设计组:刘婉莹、钟鑫、车艺文、王安琪
编辑:马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yq/3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