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要求 >> 正文 >> 正文

博士因论文致谢走红人人面前都有座ldq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1-7-23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一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刷屏社交媒体。这篇“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论文致谢将作者黄国平的风雨求学路娓娓道来,感动了无数网友。

黄国平博士毕业论文致谢

4月19日,黄国平通过深圳商报/读创独家发文,向网友留言和朋友关心表示了歉意和谢意。

在文中,黄国平自述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年升入仪陇中学,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年进入西南大学,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黄国平的回信

这封回信再次引发热议,央视网评:“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青年一代的奋斗榜样”、“货真价实的网络正能量”。

央视网评论

其实,这并非黄国平第一次讲述读书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早年就曾在科学网开设博客,撰文记载自己本科毕业、攻读研究生这段时光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在一篇名为《我为什么读研》的文章中,他写道:

“……从初三断炊并坚持到现在,一路走来,可以明显感觉到:我的路更宽了,我的未来一定更好。”

“……起码就此刻而言,我上学的投资是值得的。......我为什么读研?我希望继续搏一把,看能否坚持我的学术梦,与我喜欢的方向相伴一生。”

“……我希望活出我自己的精彩,不仅仅停留在家庭方面,我心里想成为小时偶像那样的人。我很珍惜自己得到的所有机会。我希望在我所坚持的路上有所作为。这些,就我当前的情况而言,只有读博这条路最现实可行。“

“……我想把这世界看得更通透。我相信研究生阶段的训练有利于认识这个世界,比如拒绝洗脑,还得依靠提高自身素质才行。”

这篇文章写于年,彼时的黄国平还是一位研一的学生。博士毕业时,他显然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领会,但这么多年始终不变的,是他想要走出大山的坚持和信念: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黄国平在科学网的博客

“读书有什么用?”这一问题从古至今延续了千百年,至今还有人频频挂在嘴边。但无论是古时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是今日黄国平的求学之路,无不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力量之强大。

还记得之前留言东莞图书馆的农民工,一张照片刷屏朋友圈,温暖了许多人。他在留言中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而无一害的唯书也。”他想继续留在大城市奋斗的心愿,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农民工于东莞图书馆的留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TaraWestover)在人生的前17年从未受过教育,但她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奋力逃离大山,最终在27岁拿到了剑桥博士学位。谈到教育时,她这样说: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TaraWestover

小亚想说,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

或许人人面前都有一座大山,重峦叠嶂是大山,异乡他言是大山,迷茫浑噩是大山,狭隘无知亦是大山。而直到今日,读书仍是翻过这座“山”的必经之路。无论起点如何,无论如今已经行至何处,我们都要坚信知识的力量。你所付出的一切,终有一天会变成你的武器,帮助你读下去,走出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

正如《致谢》结尾写道: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部分内容来源:读创/深圳商报;黄国平个人博客;央视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留学咨询·报班了解

扫码添加小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yq/41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