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大陆医疗界经常听到的抱怨是医生们在对付繁忙的日常医务工作同时还要做科研,常常两头难以兼顾在一些著名的教学医院,科研压力 (包括申请科研基金及发表论文) 甚至可以高于临床的压力同时大学和医院对于发表sci论文又有较高的奖励机制
与大陆同行比,大学雇员医师的科研时间有一定保障我们系的医生一般是一半时间做临床,一半时间没有临床排班,做与科研相关的工作我与一位美国johns hopkins 大学的内分泌临床教授 (md)交谈过,他是一天时间做临床,四天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时间做科研,收入也与纯科研的教师(phd)相差不大,否则难以保证他科研的顶尖水平
笔者:王毅翔 (wang yi-xiang) 为ame出版社 quantitative imaging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www.amepc.org/qims) 杂志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最后我想重复:“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香港的大学吸引有特质的专科医师进入医学院工作,并让他们有合理的上班时间用于专职科研大陆的现行体系也要考虑一下,是否需要这么样大的医学论文总量,尤其是对于较为基层的医院还有就是如何保证中国医学论文的质量
前些时间,我应ame出版社的汪道远社长之约写了篇随笔《香港科研的苏州大学毕业论文苦与乐》,得到不少朋友的捧场让我想到了“再接再厉”,再与大家分享一下香港的大学医学科研体制
大学雇员医生的主要考核指标为科研,即论文和科研基金,其他考核指标为包括教学和对大学及社会的服务医学生医科大学毕业后做6-7年住院医师,考出专科医生后如进入大学系统就成为助理教授再工作6 年后如考评合格成为副教授,工作就稳定了这类似于美国的tenure track体制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多快好省”一个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或勤奋工作12个小时,用于做这些事情就不能做那些事情自从文艺复兴以后, 就没有全才了,一个人只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对于他来讲最重要的或最擅长的事情在美国和欧洲,部分科研司法行政毕业论文做得好的医生基本就放弃纯临床的工作了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医生中收入最高的在私立医院香港私立医院医院的收入可以高于公立医院同行的一倍但对于普通的医生来讲,公立医院的位置更加稳定一般私立医院会更加忙些,而且病种会比较单一较为复杂耗时的病人一般推给公立医院处理
另外要说明的是,香港医管局医生也有不少喜欢科研和写论文的他们一般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临床研究,尤其是回顾性的研究,还有的是与大学的教员进行合作研究甚至私立医院也有发表论文的,他们知道,这是在“烧”自己的金钱和时间
美国医学院教授的很大部分薪金是从经费中获取的,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私立机构如哈佛医学院,没有申请到经费就没有工资而香港正式教员的工资发表毕业论文是大学直接给的, 至少自己的收入部分不用担心,这样就更有心思和时间来作论文了
在方方面面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大医院的医生对于论文及科研基金的重视要重于提高自己医疗水平,这对于这些医生的服务对象——病人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大陆医疗界的再一个特色是比较基层医院的医生也要写论文以求晋升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论文对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并无多大价值
香港医学科研的优势包括病人的临床资料齐全,随访容易,科研时病人合作好同行间的合作比较流畅一般能在香港做到助理教授的,水平和风格不会差到哪里去
香港的医学院临床体系基本沿用英制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大学雇员与以临床服务的医院管理局雇员分开大学教员分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还毕业论文ppt模板有较少量以纯教学为主的讲师 (lecturer 或 instructor)
美国医学院主要是招在欧洲完成住院训练的医生,给予有限行医资格(西欧的医学院则吸引东欧的医生)以前在英国管理时有不少印度和南非的医生来港,现在常有港人在英国或澳大利亚等地完成医学训练后回来香港的医学院工作,在香港医学会有限注册 (即只能在大学系统里行医,不能私人开业或加入医管局系统)
入大学系统还是医管局系统,对于医科毕业生来说,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也可以说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医管局的医生,收入要比大学体系的医生高(以前我在荷兰工作时,那边非教学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可是大学医生的两倍),没有科研压力,只要看好病人,就可以潇洒地在周末打高尔夫球了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也有许多医生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包括成名后,进入私立医院或自己开业
香港的公立医院由医院管理局运行医管局的医生从住院医师做起、到副顾问医师,最后是顾问医师对于医管局的医生,医管局本身没有科研的要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病人服务顾问医师的职位很少,而考出专科医师后的位置一般即为副顾问医师,因此副顾问医师也是许多医管局医生的终身位置
本文来自科研时间微信
和英美国家一样,香港医学院有时也会有找不到特别有才华的医生的困境 (毕竟对许多医学生来说,有了高收入就不会给自己再找做科研的麻烦了)香港和美国一样, 办法是招出色的外国医生
而大学体系医生的好处是在时间上可以比较灵活地做科研 (在工业革命以前,做研究可是有钱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贵族们的专利,平民只为生存而奔波) ,可以申请香港的重要科研基金,可以带研究生,较多的时间与海内外同事交流;当然科研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喜欢科研的人来说,其中也有乐趣和满足
那么用于看病时间少了,是否大学医生的临床水平就会不如全职的临床医生?这里有不同的概念现在中国大陆有“水平好的医生”和“水平不好的医生”的区别, 而发达地区的概念是所有有资格给病人看病 (包括做手术) 的医生都是“合格”的医生,由制度予以保证
赵双
编辑:
编者按:前一阵子科研时间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王毅翔教授写了一篇《香港科研的苦与乐》的随笔,得到了许多关注与赞赏,而且香港大公报也转载了此文王教授再次从香港医学科研体制的毕业论文致谢角度,又与我们分享了不一样的科研体验
他们医学院的学生素质较高,毕业后经过5-6年的住院医生系统的培训和专科医师资格考核,以及继续教育学分和再培训的要求,并有一定的监管机制,医生间的水平差别比较小,医院间的临床水平差别也不大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儿童白癜风的症状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d/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