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撰写和投搞的一些个人思考
西安体育学院刘军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我进入高校以后,对科研、论文写作以及投稿的一些感想,有些内容,以前的一些场合也讲过,而更多讲过的内容可能并没有整理进来,也有一些是新的思考。有一天晚上的时候,突然想把这些东西记下来,后续有空的时候,再把以前的一些内容整理进来,争取形成一篇比较完整的东西。
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
当传统商场如万达还在大肆扩张时,他想到马云一天在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吗?当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还乐滋滋的时候,他知道
一种是厨师素质。比如,我们今天打算做广东菜,还是上海菜,是湖南菜还是四川菜,然后我们就上菜市场去买东西,显然,广东菜和上海菜几乎不用辣椒,而湖南菜和四川菜辣椒必不可少;广东菜也许就有海鲜类的东西,而湖南菜可能就需要腊肉;所以掌握核心需求,去针对性地采集原料。这就有点像是我每次饿着肚子回家后的状态,先打开冰箱,看有什么材料,也许有菜,也许只是前面做菜后剩下的一点边角余料,但最次也有方便面或者挂面,只要有机组合,充分挖掘,还是有可能整出美味的营养饭来果腹。
另外一种素质,是要具备中宣部宣传人员的素质,这也是结合着对我上面第二条的深化和理论化,如果你具备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写成大部头的能力,具备最近把习近平吃包子理论化的水平,“庆丰就是两袖清风,炒肝就是要炒干部,芥菜就是告诫贪官们要戒财,猪肉大葱包子就是要一清二白,21元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反贪到底。”我想,没有什么材料会挖掘不出新意。中国人的智慧总是在这些歪门斜道的地方特别有用。当然,这是玩笑,这地方也切忌用力过猛,过犹不及,见到裸露的一段胳膊就想到大腿,跨度过大,表现得对原材料过度敏感。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上下文不搭边。
以前我在朋友面前也半开玩笑地解释过说我们要照猫画葫芦。可能大家都觉得奇怪,为何要照猫画葫芦,不是照猫画虎或者照葫芦画瓢吗?且听我慢慢道来。如果是照猫画虎,就是简单的模仿,模仿不好,就是山寨,中国人最懂得这个了,比如,我就吃过康帅夫方便面,也吃过粤利粤饼干,用过周住牌洗衣皂,诸如此类。照猫画葫芦,在我理解,就是一种模仿中的借鉴和改进,就是当年丰田把欧美的汽车买回来拆开研究透了改进后再卖回去的精神。这种借鉴,也是孟德尔用数学中的统计方法数碗豆而发现遗传学第一定律的精神。但这绝对不是中国人买一条要被淘汰的生产线回来,用完用尽,赚点钱就跟着被淘汰的精神,更不是见别人生产苹果手机,我们就别出心裁要生产香焦手机的精神。山寨就是简单的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光看到有个手机叫苹果,但不知道别人是为了纪念计算机学科的奠基人伟大科学家,才整个苹果上去的,所以我们就想当然生产香焦手机了。
有了这种挖掘能力,大家觉得写出一篇好文章还不容易吗?
写文章有技巧吗?
首先我要明确,我认为有技巧,但技巧是相对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所谓熟才能生巧。生得再好的姑娘,也需要打扮,而单纯靠打扮,凤姐怎么都还是登不了大雅之堂。
中国人的科研论文,都写得很八股,读起来非常生涩。但八股确实也是初学者写作科研论文最好的方式。当初学者还无法驾驭一篇论文的时候,先搭起框架,一板一眼地往下写,起码最后会写成论文的样子,暂且不说内容。但老外的文章,即使是科技论文,都写得很有趣,都像说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如果是相关领域的人,认真读下去,居然从科技论文里能读出享受的感觉。这种享受,来自于他们的严谨,他们的逻辑,他们的设计,他们的思维,以及他们对论文的生动叙述。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得有料。这是硬通货。将这些料烹饪成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事实上这还是硬通货。所谓技巧,我觉得更体现在最终这菜用什么容器盛出来,看具体的场合具体的用餐对像,寻找适合的途径。这是后话,后面详谈。
写科技论文,再具体一点,比如生命科学相关的科研论文,我觉得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综述,一类是实验类或者临床类的文章。
先说综述。大家知道现在综述类文章不好发,但综述类文章真的没有意义吗?为何不好发?我的理解是,我们的综述类文章不能叫综述,只能叫抄堆,就是通过抄而堆在一起。这样的文章肯定不好发,国外的综述都是业界大佬写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综观一个领域的研究,就如同对一个阶段或者对某个方面系统总结一下,通过分析过去,面对现在,展望未来,这是这个领域最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之一。因为科研人员零星地阅读文章,管中窥豹,有时候并不能比较深入地体会出整个研究的情况,哪儿比较薄弱,哪儿是七寸,哪儿有比较好的切入点,等等,通过综述,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体现。而综述,又可以分为大综述和小综述(迷你综述)。大综述,往往选择的面比较大,这需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并不是每一个人作者都能驾驭和每一个读者都需要了解这么宏观的东西,这时候小综述也很有必要,就是对某一个点进行精准切入,将目前研究的新进展或者存在的问题阐述出来,供相关人员参考。综述不是抄堆,综的意思,就是综合,述,还有述评的意思,就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而述评。这是我比较直观的理解。
综述类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我认为综述类玩的就是思维和设计,而不是资料的占有,资料的占有只是最基本的条件,没资料还综什么?比如,把文章中的资料比喻成砖头和钢筋,至于拿这些东西,是建成鸟巢,还是水立方,亦或鸟蛋,也可能是大裤衩,完全在于设计师。综述也一样,如果不具备对资料的加工和设计能力,就不叫综述,只是抄堆。这样的文章,作者本人都没有消化,也基本没有意义可言,如果是好的期刊,自然是不愿意采用这样的文章。
另外一类文章就是实验类的。实验类文章,核心自然是实验设计,设计得有意思,能解决一个问题,在方法上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手段。或者是用老方法解决一个新问题,或者用新方法解决一个老问题,都是有意义的。但取得结果后,对数据的提炼就非常重要。很多写作者对数据的分析仅限于高高低低,先在结果中对高高低低一通描述,然后在分析讨论部分再用这些高高低低去解释前面的高高低低,陷入一种车轱辘转的境地。显得文章很没有水平。产生这种问题,一可能是实验本来就意义不大,导致数据无用,实在无货可出,再者,对理论掌握不够,不能够把数据或者观察到的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去分析。
文章的陈化和通读
一篇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大多不可能一气呵成。不管是按八股的结构来写,还是打了腹稿直接往下写,每次在续上文的时候,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我一般都会从头到尾通读。通读的过程,我觉得作用主要有二方面,一是校对,另外是校正。校对,即是检查中间的错别字,逻辑,或者有无论述错误;校正是熟悉前面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有些方向性的错误或者离题的叙述进行纠正,并据此进一步完善和构思下面要续写的内容。如果一篇论文写完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或者自己都读不下去,逻辑,语气,转折,都存在问题,那么这样的文章,只要正规杂志收到肯定会直接扔进垃圾桶。语言是非常有意思的,转折和连接不到位,意思就大不相同。比如,我说,大家对我有意见,请提出来。听的人马上可能就觉得我特别谦虚,但如果我接着一句,反正我又不改,你们憋着不说气坏了咋办,估计听的人马上就气炸肺了。
另外一个修改文章的办法是陈化。就是文章写完以后,放那么一小段时间,而这个时间本来就是相对的,比如上述我提到的,次日在接稿的时候,通读前文就是一种小陈化,而在整个文稿完成后,放两天等脑子清醒下来后再读,就是一种大陈化,只有经过了反复通读,陈化后再改的文章,才有可能是经得住推敲的文章,才是有可能投稿能中的文章。
投稿有技巧吗?
投稿是有技巧的,现在就要对上一节中暂且放下的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了。
刚才我说了,再漂亮的姑娘,也需要打扮。天生丽质事实上是骗人的。只不过很多漂亮的姑娘本来就爱美,将平时的收拾打扮变成一种习惯,让你以为她与生俱来就美丽,就产生了天生丽质的假象。
这种打扮,也是硬通货。就是总有技术高超的化妆师。但是,技艺再高的化妆师,也需要分场合。比如每次化妆前,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个妆容是为了什么样的场景而产生的,职业白领显然在上班期间不适合化烟熏妆,而晚上去PUB疯的时候你的优雅淡妆可能就像没画一样。所以,化妆要投其所好。就如约会,高富帅明明喜欢办公室OL的范,结果你整了一套休闲服就过去了。或者白富美喜欢的是阳光健康型男,可你弄得胡子拉碴老气横秋玩起了忧郁;或者人家有哮喘,你拿出你最喜欢的三宅一生就喷上去了。那这故事不变成事故就奇怪了。
所以我们在约会前先要研究一下约会对像的爱好,或者约会的场景,然后才能决定你今天应该用什么样的打扮,穿着。同理,我们在投稿前,一定要搞清楚所投杂志的喜好风格,最保险的是,将该杂志至少近一年内的全部文章粗读一遍,把握选题类型,文稿质量,写作风格以及杂志对规范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稿质量能达到平均水平以上,再有针对性地按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规范进行写作,一般情况下,被录用的机率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
文如其人,我们当洁身自好
我们说文如其人,是有相当的道理的。现在不是有个段子么,如果你相亲前,知道约会对象具有硕士以上文凭的,赶紧去CNKI下载对方的硕博士论文研究一下,专业的看不懂没关系,先看致谢。致谢中,可能就会感谢TA的男女朋友,家人甚至配偶,如果致谢中出现了这样的话:要感谢我的女朋友,在我三十年的生命历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而顺利完成学业。那么,恭喜你,你绝对不可能当小三儿,当然,至于他是不是小受就另当别论了。
文如其人,如果一个人能够把科研论文写得非常严谨且有趣,那么这个人肯定也是十分有趣的。反之,如果文章粗制滥造,别说设计质量,错别字满篇,连基本的格式都满足不了,那么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就无任何值得信赖的地方了。而如果文章中行文叙述没有一点逻辑性,那么这人在生活中,可能也是懒散没条理做事分不清主次。
另外,中国人缺少一种敬畏感,对于科研,我们也需要具备一种敬畏感,只有有了敬畏感,才会认真,负责地写出一篇文章,不至于弄出错的东西,让下一个懒汉接力一样地以讹传讹。
所以在任何一个环境中,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任,最大程度地减少里面的垃圾成份,以免造成知识污染。即使无力回天的地方,也应该尽力而为。我们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zd/3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