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摘要 >> 正文 >> 正文

传媒先锋张梦新以心感恩以德育人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18-7-28

人物介绍:

张梦新,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

今年是浙江大学建校周年,也是浙江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创办60周年。

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岁月如歌,浙大新闻学科的文脉相承,在于一代代学识渊博的先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无数老一辈的新闻人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的光辉与荣耀。张梦新是原杭州大学新闻系的领导和教授,也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发展的见证者。5月27日上午,学院研究生新闻所党支部的四位党员采访了张梦新老师。

曲折艰辛求学路,学海无涯攀高峰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路,经历了文革与上山下乡的张梦新满是感慨。

年,就读于杭州学军中学的张梦新以优异的成绩修完了高中阶段全部课程,正当与同学们商量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他的大学梦:高考制度被废除。三年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张梦新前往黑龙江同江插队。

“由于我高三毕业,成绩比较好,就让我当了小学老师,还兼过大队会计。”一走六年,张梦新再次回到杭州,当了一名中学老师。

等到恢复高考的年,他已经30岁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张梦新参加了那场共和国历史上唯一在冬天进行的高考,并顺利被杭州大学中文系录取。“我是抱着儿子上的大学。”张梦新笑着说道。高考停考11年间集聚的学生,都在同一年参加高考,使得那年的大学同窗之间年龄相差非常大。张梦新的上铺室友,金庸先生的博士生卢敦基,比他小了整整14岁。

经历了失落的十年,杭大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克服了当时简陋艰苦学习条件,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一心扑在书本上,“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大学毕业后,张梦新留校任教,教授新闻系本科生古代文学课与研究生古代文学和新闻写作等课程。47岁时,他又考取了人文学院徐朔方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走上了学术攻坚之路。“继30周岁时抱着儿子上大学,我又创造了杭州大学的一个记录:最大龄博士生。”

当时张梦新正担任杭大新闻系总支书记,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繁重,博士生的作业往往只能到假期才去完成。“寒假从腊月二十来号开始,总要等到年三十前才能完成,但从质量上,每一篇都达到了可以发表的水平。”

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谈起在求是园中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张梦新提到了徐朔方和邬武耀两位老师。

“徐朔方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戏曲小说研究者之一,是我的学术领路人。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不畏权威,唯实求真,视学术为生命。作为导师,他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认真负责。”

张梦新还讲到了读博期间的一件事,“年的春节,大年初二清晨六点多钟,我家的房门被人咚咚咚地敲响。我赶紧披上棉衣起了床。我惊讶地发现徐朔方先生站在门口。他手拿一卷线装书,兴奋地说:‘我发现了茅坤的几首轶诗,你快查对一下,是否可以写入博士论文。’”面对满头白发、手拄拐杖的导师,张梦新被深深感动。“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徐先生提供新发现了的茅坤15首轶诗,更是他对学生的深切关爱,以及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

徐朔方先生晚年编著《明代文学史》,更是淋漓尽致展现了一生治学的热忱与追求。“在福利院的房间里,不足20平米的房间内有两张床,一张床上堆满了书,一张床上铺满了书稿与卡片等资料;桌子上则放着几只饭碗、茶杯和许许多多的药品盒与药瓶。年近八旬的徐先生健康状况已很差,但他硬是用颤抖的手,坚持每天从早到晚字斟句酌地修改着一页页书稿、一句句文字、一个个细节。”

另一位老师与同事,邬武耀先生将一生奉献给了讲台。“邬老师是杭大新闻系第一届级的学生,他也是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新闻采访写作。”张梦新回忆道,“他对待教学十分认真,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作业批改也一丝不苟。”邬武耀老师年离休,因为新闻系的工作需要,仍然坚持在课堂一线传授知识。“他是在课堂上突发脑溢血,直接倒在了讲台上。医院后,喊他名字还有反应,还有眼泪顺着眼角滑下来,但终究还是没能醒来。”讲到这,张梦新顿了顿,微微有点伤感,“邬老师以身作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师,如何教学。”

薪火相传求是梦,桃李春风师生情

犹记得张梦新路过教师信箱栏时,顿然驻足,仔细看了一圈信箱栏上的名字,回头问:“黄桑若老师你们熟悉吗?她是我的学生。”

“十几年前我是人文学院的党委书记,也是联系她们寝室的老师,当时还给她们寝室送过书呢!我记得她学的是广告。”

在回忆教学生涯时,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怎么也避不开的话题。

“学校和工厂不一样。衡量老师的标准不仅仅是发表过几篇论文、专著,”张梦新说,“最重要的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成才。”

坐定后,张梦新翻出了一本泛黄的小本子,这是级新闻系学生的联系册。级学生共有40人,是新闻系时隔20年恢复本科建制后招收的首批学生,“就像是‘黄埔一期’”,张梦新笑称。这本联系册他保存了三十来年。

翻开联系册,张梦新对学生如数家珍,不仅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还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zy/37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