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学校传媒专业班常年招生
每年本科录取率高达90%以上,常年招收播音主持、编导、空乘、表演、音乐等专业高中学生。
报名
制造业永远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人
他是一名炼铁工
守护高炉五年来
孜孜不倦开展科技攻关
使30多年的老高炉不断焕发出新动能
他就是新钢公司第二炼铁厂炼铁工——何敏
5年前,何敏从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出人意料地放弃了舒适的设计院、研究院工作,来到新钢公司最艰苦的炼铁厂,当上了一名炉前工。炉前工是炼铁工人最一线、最辛苦的工种,每天主要工作是在多度的高炉口出铁、清理铁水沟槽两边渣铁,灼人的热浪炙烤得人喘不过气来,一秒钟也不愿意多呆,可何敏却常常还要近距离仔细查看研究。
从仅有理论知识的知名高校研究生到练就火眼金睛的“高炉状元”,只用了两年时间,何敏就让行业内上上下下对他刮目相看。
新钢公司二铁厂6号高炉车间主任叶建刚告诉记者,何敏平时善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为新钢的炼铁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钢公司第二炼铁厂6号高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西省第一座立方米大高炉,30多年来,经过数次更新改造成为立方米高炉,每天可以出15炉铁水。铁水的质量影响着钢产品的质量,去年,高炉恢复性大修后初期生产技术指标严重落后,何敏一个月没睡过安稳觉,提出了60多个整改项目,带着技术人员反复调试,连续多天守在高炉旁,一炉一炉记录数据,分析原因,查找隐患。
为此何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步采集数据,每天出15炉铁,每一炉铁基本一天要采集30-50个数据点。
第二步数据分析,每天进行一个汇总,每个星期进行专项分析。
然后经过分析发现,上料问题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然后他们团队进行上料问题的一个攻关,整个时间经历了大概9个月。
叶建刚告诉表示,以前主要是每天都在解决出铁的问题。何敏过来之后,解决了上料的问题,使高炉上料能力提高了15%。
高炉上料越多,产量越高。历时9个多月2万多组数据的分析,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6号高炉日出铁量从吨提高到吨,刷新了6号高炉30多年来的日产量。与此同时,何敏撰写的论文《二铁厂节能降耗生产实践》被及时推广,当年二铁厂4座高炉就节约了一千多万元。
叶建刚告诉我们,现在月产在10万吨左右,在厂里面是一个主力高炉。
进入新时代,对于向中高端迈进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质量”重于千钧。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从炉前工到高炉工长,再到原料车间、高炉车间副主任,何敏一路走来,团结带领身边团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推进炼铁工艺不断实现技术升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同类型行业的先进水平,一炉炉高质量铁水铸造成的各类“新钢”品牌优质钢材被源源不断运用到道路、桥梁、建筑、车辆、船舶等重点领域和项目建设中。
何敏认为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年轻的技术人员,就应该当仁不让的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和创造力,成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记者手记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打开百度检索,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以严谨、负责、专注、细致、敬业等为终生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不断推进自身在本职岗位和本专业领域内锐意精进、创新进取、贡献价值。
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需要无数像何敏一样秉持“工匠精神”的各行各业坚守者,强质量,树品牌,才能推动制造大国向高质量发展的制造强国迈进。
供稿:记者陈影、简小根、毛远斌
编辑:卢彦
新余市广播电视台《爱读吧》朗读作品征集中...
详细内容请看:征集▏爱好朗读的新余人,你在哪儿?小编在这里等你...
应征作品请发送至邮箱(xy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y/4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