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研究生的求学生活除了上课就是课题、论文、实验室,那文学硕士的日常应该是论文、论文、和论文。还记得第一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总有看不完的文献,没有任何头绪的课题,对于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也非常茫然。经过一段手忙脚乱的适应期,才觉得学业渐渐走上正轨。
如今期末将至,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每天为了论文夜不能寐。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三个月写八篇论文的血泪经验(一年写了14篇)。
这一年里,我写了多少篇论文?不同专业每学期的课程量大概在4-5门,每一门课都有学期论文的要求。一年下来9-10篇论文是跑不掉了。
特别是这个学期由于疫情影响不得不选择Zoom线上授课,不少老师就取消了Presentation和Participation的考核,全部改为不同类型的paper,再加上本来就有的finalpaper,简直是刺激。
小编就很荣幸地在这个学期收获了两个Pre和八篇Paper的任务,基本每周都活在Deadline里,日日遨游学海。
雅思过7,可以轻松应付全英课堂吗?港校大部分专业是全英文授课,特别是对英文阅读的要求比较高。文科类专业甚至每周每门课都有页左右的文献阅读任务。
小编来港之前也以为凭自己雅思8.5的阅读水平绝对没问题,开学之后却发现很难适应阅读量。特别是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文章,往往花半个小时才能艰难地看完一页。但适应期过后,阅读的速度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开始难以适应是非常正常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英语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些阅读任务。
根据小编的经验,可以先通过速读对生僻单词做一个标注,然后再开始进行正式的阅读。我们会觉得阅读有难度一是因为一些学术性词汇的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前缺乏长篇幅英文阅读的经历。
其实耐心一点,慢慢适应就好了,不要一开始就因为惧怕或者畏难情绪就放弃。
即将入学的同学们可以现在先试着读几本自己熟悉的小说的英文原著,提前适应纯英文的阅读,相信开学之后面对英文文献时会从容很多。
怎么查找文献资源?在内地读书时,写论文一般会优先从学校图书馆和知网查阅相关资料,其实在港校也是类似的LibrarySearch+GoogleSearch的模式。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检索、借阅相关书籍,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站和GoogleBook,GoogleScholar获取电子资源。另外,教授上传到Blackboard的阅读材料也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来源。
学校图书馆不开放了,我要怎么查找文献?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学校图书馆只提供有限度服务。
以港中大为例,目前学校推出了图书馆线上查询服务,支持远程取用电子资源,并增购了电子版书籍。另外,香港公共图书馆也推出了电子资源,可以远程浏览电子书刊。所以就算去不了图书馆,线上提供的电子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
(图: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站)
港校的论文查重是不是超严格?香港的学校非常重视学术诚信,所有的论文都需要上传至VeriGuide进行查重,再将签名后的呈交声明与论文一起提交。开学时各课程的Outline里都有对学术诚信的强调,教授对于论文格式的规范也有更明确的要求,包括论文格式(通常是Chicago,当然也有APA格式等,根据教授要求来写就行)。
对于硕士论文来说,一般相似率不能超过20%。
(Turnitin查重界面)
怎样才能拿A?想必这也是不少同学关心的问题。
港校教授会比较看重学生的CriticalThinking,在课程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思想,这就对学生本人的学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大家在选题时有任何问题可以多和教授交流,会获得不少的启发,写论文的时候心里也比较有底。
疫情期间可以选择邮件的方式联系,一些教授也会在Zoom设置专门的论文咨询时间。
根据小编的经验,提早确立选题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非常重要,这样自己才会更有动力多查找相关文献,多和老师沟通。
另外,根据小编教授提供的反馈,还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是beobjective,善用数据,表达客观,不要出现任何主观意见或者第一人称。第二是bespecific,特别是对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研究领域,不要自认为有些内容是常识就一笔带过,对论文中首次出现的名词最好做一个具体的解释。
写在最后想写好论文,一定要参加院系开设的AcademicWritingWorkshop,对学术小白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面对成山的论文,时间规划也很重要!建议大家在日历上做好时间提示和规划,防止错过提交时间,也避免自己陷入不得不熬夜赶论文的困境。
最后,写论文时一定要记得随时保存!最好在U盘、平板、手机上做好备份,如果电脑突然崩了,也不至于突然傻眼,欲哭无泪。
最最最后,祝大家可以不焦虑不熬夜,快乐度过期末时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ck/4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