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保险业正在改革中,坚持迈过改革深水区,就是真正的春天。”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朱铭来表示,保险业近年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疫情环境下仍然保持稳健增长,进行多项服务创新,启动理赔绿色通道,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彰显行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保险业形象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保险意识也有了质的飞跃。保险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具体而言,从人身险来看,已经在市场化基础上形成了良性市场生态,产品回归保障本源,规模和利润都稳中有进,健康险成为一匹黑马,惠民保遍地开花,在支持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大众健康服务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财产险来看,车险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实现向消费者让利,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预计一年左右之后就能实现平稳过渡,行业主体习惯“过紧日子”,形成新的行业生态。
总的看来,保险业正在快速进步,正在从朝阳行业迈向蒸蒸日上。
朱铭来坦言,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保险业在覆盖面、渗透率、服务能力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以前行业就有过“赔款不如捐款多”的尴尬,这次疫情中保险业的总赔付额其实也并没有增加很多,这表明保险对社会经济的支持其实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近年来出现的爆雷、接管等事件,也说明保险业还有一些痼疾需要整治。
为此,朱铭来指出,一是需要继续开发扎实契合大众需求的产品,保险业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僵尸产品”很多,开发了一大堆产品,结果市场上卖得动的就那么几款,网上的不少畅销产品甚至都是互联网公司开发的,保险公司就是贴个牌。保险业要做好百年老店,还是要更接地气,更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用华为的话说就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不能丢失产品开发的核心优势。
二是需要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客户体验,引入互联网思维。保险业在核保、客服、理赔等时效和体验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很多公司都推出了闪赔、秒赔的服务,但整体来看理赔纠纷投诉仍然很多,理赔体验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客户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赔款,更是事故后的关心和过程的透明阳光,这方面保险业还需要向优秀互联网公司等主体多取取经,提高客户体验。
三是要避免恶性竞争。惠民保是普惠健康险领域的一个很好尝试,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乱象”,竞争烈度不断攀升,出现“一城多保”,甚至还有上线没多久就下线的情况。这是保险业的老毛病了,需要改一改。
四是需要摒弃“赚快钱”的想法。以前市场空间大,行业规矩少,可以跑马圈地,不少主体热衷于“赚快钱”,现在国家和行业大环境都不再允许“赚快钱”了,保险本来就是个慢热的行业,稳健冷静比勇猛精进更可贵,要耐住性子做好本职工作。
五是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从服务大局的角度去谋划发展。例如,去年12月9日的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这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行业做好长期建设。
(作者:李致鸿编辑:马春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ck/4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