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规范 >> 正文 >> 正文

追记一生匆匆,只为全球卫生的志业追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0-12-8

“去世前两天,她还在布置工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去世前一周,还在给我们开课题组会。”

6月6日下午,在北京西站候车回江西的研二学生严述瑞,谈起导师谢铮,依然眼含泪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他们年仅41岁的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主任谢铮副教授,在住院四天期间,历经三次抢救,6月4日下午,她说想睡会儿,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个标点都不许错”的严师

“6月5日得到谢老师第二天追悼会的信息,和四川南充的同学连夜飞回北京,为的是送老师最后一程。”严述瑞说。惊闻导师去世,师弟师妹都不约而同赶来北京,甚至很多谢铮授过课的本科学生也来了。

年10月发现癌症,年6月4日因肺癌并发感染去世。期间,学生们丝毫感受不到谢铮精神状态有何变化,只记得老师在上课或者开会时会咳嗽。

谢铮喜欢穿helloKitty风格的衣服,性格开朗活泼,照顾学生就像个大姐姐,但在学业上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一点不留情面。

“学术严谨,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基础表格都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差错。”严述瑞说:“谢老师在学业上是完美主义者。她会一直催你、督促你。这是在全学院都出名的,我们课题组的特点就是兵贵神速!”

“要坐得住冷板凳”“多读书”“勤练笔”??级硕士研究生谢燕说,这些都是导师的口头语:“她表现出来的乐观坚强,总让人误以为病情不严重,很快就会回到我们中间。她总是鼓励学生动笔,说‘写不好不怕,我会帮你们修改,不写我拿什么改呢’。”

谢铮总强调“动手要快”,时间不等人,做完调查之后趁记忆新鲜赶紧整理,“趁热打铁”,同时她对学术道德十分重视,常严肃地告诫学生不能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这是大忌。“老师传授的严谨治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合作习惯,我们受益无穷。”

“说实话,谢老师是比较严厉的导师,有时候被她批评会很难受,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按她指出的方向修改,做到她常说的多读多写,正是这样,才不知不觉进步很多,最后自己会很感激她。”

在学生眼里的这位严师对她自己,简直是分秒必争。

“再给我5分钟”这是谢铮生前总和父亲说的一句话。谢铮父亲感慨:谢铮工作上太拼了,即便在查出肺癌后还跟没事人似的,经常熬夜工作。父母苦劝,也没什么用。有时晚上快11了,老父亲说要把她的手机收了,让她睡觉,她总是央求说:“再给我5分钟。”

说是5分钟,往往一干又是好久。

生如夏花,灿烂绽放。大学同班同学眼里的开心果和学霸谢铮走了。尽管生前不愿意麻烦任何人,谢铮的追悼会,知道信息的人能来的都来了。

一位大学同学6月6日当晚发微博说:你就想做个独立快乐、内心强大的人,朋友的开心果、学院的优秀学者、学生的好老师……你做到了!那么多花圈,那么多人,发自内心地敬重你,为学科为国家失去青年人才惋惜,你的价值在众人心里。

在同学们眼里,谢铮是对于自己的专业“执着于要做到最好”的那种人。另一位并不太经常联系的同学对她的印象则是:谢铮对公共卫生感情特深,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新华社开发了一个拍蚊子的小游戏,谢铮还专门转发到同学群里让大家玩,顺便让大家长长知识。

“拓荒全球卫生学科”的青年学者

“谢铮老师是一位优秀学者,对北大医学全球健康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沉痛哀悼她!请转达我对谢老师家人的问候,请他们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我们永远会感谢和记住这位老师对学校的贡献。”

在北京大学这座拥有1万多名教师的学府,得悉谢铮去世,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院士给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系主任郑志杰教授发来信息表达痛念之情。

6月7日,当郑志杰主任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gf/40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