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近一年半后,张欣潘石屹夫妇的大撤退终究被证实,他们决定把共同经营了26年的SOHO中国控制权售予黑石。
如果一年半前40亿美金的报价属实,那么,此次缩水了四分之一的要约价显示了这对无比精明的夫妇选择了妥协。从7年前出售上海两处资产算起,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但似乎决心坚定。
在年SOHO中国开始出售资产的几个月后,我曾和潘石屹有过一次餐叙。那一次,他一边吃着沙拉,一边愉快的分享了自己刚刚在美国东海岸度过的假期,他说当停留华盛顿时,他们:
“抽空在白宫和奥巴马吃了一顿饭”。
只是,我们后来谈起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角色话题时,他开始变得非常敏感,他直言:
“我不敢说”。
我们也不可避免的谈起了他为什么开始出售资产,那一次,他给出的原因是:
弥补SOHO中国在数年前对市场把握的“小小失算”。
他说,原本SOHO中国骨子里是相信市场经济,认为相较于政府集中的北京,效率、市场化更高的上海会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
但是,他称他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
因为,他说自己看到的市场报告显示,前年(年)年底上海办公楼的租金上涨了17%,而同期北京的办公楼租金上涨了74%。
他接着自问自答的论述:为什么北京的租金能够起来呢?就发现这个权力还是了不得,就是资金它是朝权力集中的地方去走,所以去年(年)我们做出调整,把上海的项目减持,北京我们就(新)拿了七个项目。
如今回想,当初的这种辩护亦真亦假。因为在此后的几年,SOHO中国并没有停止出售更多的核心资产,即使是他个人花费了诸多心血的SOHO3Q业务。当然,潘石屹在不同的场合依然在为自己的决策辩护,甚至一再断然否认出售资产的传闻。
直到当下的事实。
从很多种意义上讲,这对商界伴侣并不甘于做在商言商的企业家,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
大概12年前的春天,电影天下无贼的编剧王刚出版了一本写了5年的小说《福布斯诅咒》,它的故事关于一位地产开发商的金钱、权力和性,影响力之大,以致于《福布斯》真身第一次为一本中国小说作了专题报道。
主人公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冯石,和他的妻子姜青。冯石是一位中国的地产商,他一心要把国贸东边的北京打造成地球上最耀眼的明珠。为此,他和华尔街归来的妻子与银行、政府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政商共力或博弈,从中也为自己赚得了可俯瞰世界的财富。
小说的故事如此接近现实,很快就有舆论点名这本小说是在影射SOHO中国的潘石屹和张欣夫妇,也从中夹杂着冯仑、王石的身影。
那正是房价高涨,全民“仇富”的年代,这样的操作让中国的地产大佬们很愤怒,但谁也没有跳出来骂娘。直到王刚后来又火上浇油,他接受福布斯记者的采访时说:
“中国所有富有的资本家都有腐败的可怕历史,没有这些他们不可能到达今天的位置。”
这位记者掉头就把车开到了张欣的楼下,拿王刚的这种观点和她对质。张欣也终于被激怒了,她反问:
“难道每一个人都有原罪吗?!那就是你们认为的吗?!那并不是事实,完全不是事实。说中国的每一个富人都是罪犯,那怎么可能是事实?!”
这个福布斯的记者随后就此事写了一篇文章,他的结尾是这样的:
”它可能不是事实,但是那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某些人会幸免于福布斯的诅咒。”
没有等到那个月过完,福布斯就真让张欣上了排行榜。在这家杂志评出的一份全球最受尊敬的10位女富豪中,张欣列第五。
几个月后,一身朴素的张欣到香港录《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介绍她“最受尊敬的女富豪来了!”,梁文道回:
“你这不骂人吗?!”
张欣是年在北京出生的,完整的经历了那特殊的中国十年。直到14岁,当改革开放的大门刚打开,一些中国人被允许可以走出国门时,她和母亲是第一批离开的,他们搬到了工业时代的香港。
张欣在流水线上做工厂女工,她的少女时代就是在缝纫衬衫的日日夜夜中度过的。5年之后,她用在工厂赚来的英镑去了伦敦,一开始是卖炸鱼和薯条,后来又在酒吧卖啤酒。
借助西方富豪捐助的奖学金,张欣在苏塞克斯(Sussex)大学读完本科,之后又在剑桥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是研究中国经济私有化。
“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百废待兴,所以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从美国华尔街来到北京的张欣,被西北赤贫出身、已经赚到万的潘石屹带着去工地,见到了:
“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坑”。
她这才知道:“原来盖房子要挖这么大的坑”。
后来,就是在这些大坑上,张欣和潘石屹在北京建造了一栋栋方盒子公寓,再把他们成批的卖给提着一箱箱现金从中国四面八方赶来的个体户和煤老板。
直到他们年在北京东三环买到一块气味不佳的酿酒厂原址,在那儿建造了SOHO现代城,才开始将业务切换到商业办公。
这一堆用空中长廊串联起来的白色建筑群,和灰暗色调的北京从一开始就格格不入,以致于他们邀请一位老朋友来参观时,后者回去就给张欣和潘石屹写了一份批判万言书:“这种物业类型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属于非牛非马的怪胎”,他还告诫潘石屹:
“长安街旁边不应该有这种东西,最好马上炸掉!”
三年后,张欣请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设计的建外SOHO商业街开业,潘石屹写了一篇文章:
“这组建筑,正是一组走出集权的建筑,它没有装腔作势的建筑符号,没有象征权力和财富的标志,甚至都没有广场、没有围墙。”
然而,这些特立独行的白色建筑从没有得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即使在十几年后,还遭到了嫁给地产商的相声演员宋丹丹的痛击,她说:长安街南边那么好的位置你盖了那么一大片难看极了的廉价楼(建外SOHO),把北京的景色毁得够呛,你后悔吗?”
张欣不屑一顾。后来的几年,主导项目建筑外观设计的她依然固执的请来伦敦的扎哈·哈迪德、日本的隈研吾,让北京最核心的地段生长出了更多独立于京城审美、形状例外的商业楼宇。
这些楼宇,在日出日落、风云变幻中改变着北京的天际线。
几年后,有一家外媒终于给张欣戴上了一顶桂冠:
“建造北京城的女人。”
转向看起来是在年突然发生的。这一年,SOHO中国开始出售中国境内的项目,转而通过张欣和潘石屹的家族信托收购美国商业办公。
陆陆续续的一出一进,几年时间,就把SOHO中国境内公司持有的商业资产置换成了的家族信托在纽约收购的通用大厦和公园大道广场。
这样的过程也一再以潘石屹那些“只租不卖”的承诺掩护,比如:“外滩SOHO是一个,位置太重要了;望京SOHO不能销售,太漂亮了,我很喜欢。”
有一位SOHO的高管还反问那些质疑者:
“我们公司名字里两个汉字是什么?是中国!“
即使在年1月份,当北京丽泽SOHO入市时,潘石屹还告诉记者,一平米都不会卖,舍不得卖,他说整体自持的八个项目都没有出售计划。
后来,我们看到了,在那一年的9月,SOHO中国已经把九个项目里的个地下停车位卖了个好价钱;10月份,又把潘石屹花费最多心血的SOHO3Q总计11个项目打包出售。
随后,又传出SOHO中国已经计划把公司9大自持项目中的其中8个分批出售,总价80亿美金;其中的三个已经接近完成交易,接盘方是黑石集团和新加坡的GIC。
《福布斯诅咒》的故事中,主人公、自称民族企业家的冯石也曾和姜青做了一次对话,他问自己的海归妻子:
”北京是不是被我们给毁了?“
因为还不到10年,他们盖的楼就变得丑陋不堪。当他走进“老二”的四合院,在院子里看到了月亮,但在他所盖的楼群里,他看不到一片月光。
相对的,姜青没有退步,她固执地相信国际最著名设计师的设计就是最现代的、最美的。
年秋天,张欣接受了《名利场》的专访,在一条乳白色的沙发上,金发碧眼的女主持人面对面问她:
“你觉得你是个重要人物了吗?被称作建造北京城的女人,你是那些真的帮助中国改变的核心人物之一了吗?”
张欣没有谦虚,她不假思索的回答:
“我觉得我是那些真正建造北京的核心人物之一。”
几年前也有人问她:“几十年前,你进入了一个越来越曼妙的世界,你有伦敦和高盛的经验,为什么又决定回到中国?”
张欣是这样回复的:
“在高盛工作了几年,但我的心依旧是中国的。”
后来,她取得了美国国籍。
岭南会旗下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gf/4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