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
——保护“权台煤矿遗址”文化生态艺术行动报告
马凯臻
一
如果当代艺术不能进入公共领域并与时代发生关系,那么,它就只能是囿于所谓艺术精英自我抚摸的一场把戏。它的被捧至大红大紫毫无意义。
展览起源于一次流产的对前工业文明生态遗存——权台煤矿的改造计划。
对权台煤矿的改造,是艺术家企图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行动,对构建延续前工业文明生态遗存生存意义的可能性的设想(事实上行动也已初步实施);改造计划的流产,则是商业社会中可预想到的必然结果。
当然,新能源的取代是历史走向文明的必然。相信艺术家这样一次满覆理想主义与悲情色彩的努力,其实怀揣了一个庄严的企图,即:那片父亲一样的煤矿生态遗存,能否与过往已久的农耕文明以及当下的信息社会一道,连缀起一条复合着经济、文化或许还有其它的生态链,从而共同呈现人类演进的形象史?
艺术家的努力宣告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与他们所关照的煤矿生态遗存的命运几无差别。
所以,《魂兮归来》几乎就是末路英雄最后一声嘶力竭地呐喊!
参展艺术家殷阳、王雪林、殷铄凭借他们不同的文化养成,以其各自的方式,不同的视角,异样的解读,围绕煤矿遗存展开了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的艺术行为。此次展览,即是其行为结果的并不算全面的文献整合与视觉呈现。
《魂兮归来》是以当代艺术的视角去观照前工业文明的生态遗存。在我看来,它是当代艺术摆脱浓重的政治语境,闯入商业空间之后的一次裹挟着关乎人类生存、命运、文化等问题的破茧而出。
二
殷阳,无疑是这次艺术行动的主导。8年的矿工生涯,以及投身艺术创作以来目光就没有离开煤矿生活的坚守,注定了他无所顾忌且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这次煤矿生态遗存的拯救行动中去。
从他的一系列的艺术作品、文献、手稿、实物的展示,我们或许可闻可见他痛苦的思考,坚忍地喘息,急促地呼喊与无奈地凝望。
殷阳的努力似在表明只有历史的遗存才能表明历史的真实身份,亦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进而才能更明确地探究,人类从哪里来?逾越这片被人类自己弃之身后遗存之后,又究竟要奔向哪里去?人类贪婪渴望的尽头究竟在哪里?人类的终点是否与这片已被逾越的废墟一样殊途同归?
三千多年前的《周易》就有明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人类这样的不自重不自惜,且又自信满满,嚣张跋扈,其生的意义何在!
没错,殷阳的诗人情怀,命里注定地恳请他不能轻易放弃对这片黑土地的盛情挽留。他明白:送别,是必然的宿命。我甚至认为,殷阳用画笔对煤矿生活的一路追踪,潜意识中,必然早已知道了这场不可逃避的最终送别。
三
王雪林虽然自幼生活在煤矿,但他笔下的图式,他钟情的色彩,他述说的方式都呈现出与煤矿的疏离感。
对于一位接受了学院教育,又以山水抒怀为生活情趣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个必然。
我思考的,是什么将王雪林于此时此境拉回,并以一种已被学院濡染至灵魂的文化身份,回视这片也许他曾默愿再也不打算回来的黑色土地。
我猜想,这之间必有一条割也不断的情感脐带。
在我的眼中,王雪林的那种带有当代文人情怀的山水图像,正是那片煤矿生态遗存的深情比照。两种文化的情愫是否可以贯通?在王雪林回望的视域里,会有怎样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图像?也许,他只能无奈的以自己特有的身份与文化情思,去向这片逝去的黑色土地默哀与致敬。
四
工业,父亲;父亲,工业……
显然,我明白殷铄为什么总是将工业与父亲,这两种词义与温度完全不一样的词语非常自然而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殷铄是煤矿工人的后代,更是煤矿工业的后代,即使他已有了博士的身份,在他灵魂的最深处,工业,父亲;父亲,工业,也永远存在着血肉粘连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殷铄才不停歇地去凭吊一座座将要远去并被遗忘的煤矿废墟,并用手中的相机去清理一件件符码犹存,然余温已去的废弃旧物。贾汪煤矿、大黄山煤矿、董庄煤矿、青山泉煤矿、马坡煤矿,包括这次的权台煤矿……
不过,这次不同,殷铄不再只是记录这片遗存的“脊梁、骨骼、皮肤、伤痕、神经和血脉里,每一棵不灭的野草,伤痕累累的钢筋混凝土块反射着极富质感的光线。”(殷铄语)也不是纯然地向“安详的躺在眼前”的父亲告别。他的努力有了质的转化。普希金道:“活得匆忙,来不及感受”他只是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替自己这一代以及子子孙孙,留下一块可以“感受”的历史印痕。
为此,殷铄甚至将《中国煤矿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主题文化建构》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这当然是一种文化眼光,但权台煤矿的改造计划的流产,又让这个选题带有了乌邦托式的悲怆。
五
我曾有幸随殷阳一道去矿井体验,也在他的带领下深入到张小楼煤矿、权台煤矿废墟的角角落落……
站在这些废墟上,强烈的感受是你在冬日的房间里,在明亮的路灯下没有的。不错,它们已老去,它们的脉管已干瘪。但我——我指的是我,还有三位艺术家,因为我不清楚与煤矿无关的他人是否会有同样的情感记忆——依然记得它们曾经涌动着丰盈着我们生命的暖流。
艺术家用自己的态度与立场宣示:
《魂兮归来》不是一次艺术家挥霍个人情感的当代艺术秀场,而是一次有代表性的庄重的文化仪式。
《魂兮归来》不是一次艺术家自我陶醉的艺术狂欢,而是一次对末路英雄的文化追思;一次对“人类记忆”的殷切挽留……
《魂兮归来》感恩这片废墟,因为它给予人类以热量;而今天,它去了,它没带走一片云彩……
殷阳(权台煤矿遗址改造工程文化顾问)
徐州人,祖籍南阳、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煤矿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徐州煤矿生活60年,当过8年采煤工人,对煤矿生存有特殊的经历。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煤矿的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中国煤矿美术金奖”、“中国煤矿文化贡献奖”获得者。被称为“伟大的煤矿艺术家”。
王雪林(权台煤矿遗址改造工程艺术总监)
年生于徐州,自幼在徐州煤矿长大,出身在书画世家,年在徐矿垞城参加工作,现居北京。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长期进行煤矿文化和中国画研究研究。挖掘煤炭开采和煤矿生存的深层次意义,将“煤”与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结合为一体,尝试和开创了中国画焦墨画的新领域,成为中国当代焦墨画的重要人物。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殷铄(权台煤矿遗址改造工程设计总监)
年生于徐州煤矿,年就读中国石油大学信息学院学士,年就读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光学硕士、博士,年就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编辑。出版、编著、翻译、发表著作论文多篇。白癜风的治疗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tm/3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