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一周》的第期
台湾防疫“躺平”以后意外导致了“保险之乱”
台湾新冠疫情肆虐,今年一月至今确诊者已经超过万。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22日)通报,单日新增例确诊病例,死亡53人。台北市长柯文哲新冠快筛呈阳性,目前正等待复检,包括高嘉瑜、邱志伟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在内的17名民代确诊或快筛检查呈阳性。即便如此,岛内疫情目前还没有看到控制住的趋势,岛内近七日日均确诊人数都在8万左右,在全球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2,台湾地区的七日平均感染数仅低于美国。而这个数目很大程度受限于岛内现在每天的核酸检测能力。
岛内疫情失控,与防疫团队采取“躺平”态度关系密切,而且是在方方面面预备不足的情况下,蔡英文当局忽然转变防疫政策,从“清零”转向“共存”。这种突然“躺平”的政策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顿时造成岛内社会很多混乱。诸如快筛试剂不足,医护床位分配不均,民众就医困难等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受害者——岛内目前面临巨额赔偿的保险业。
医院急诊室外排队的长长队伍中,除了心急如焚亟待的就诊民众,还有不少年轻族群,他们只想拿一纸核酸检测证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岛内医疗体系临近崩溃,更崩溃的,恐怕是那些面对巨额赔偿已无能为力的保险公司们。
过去两年,岛内一直坚持“清零”政策,疫情控制相对平稳,保险公司看到一个生财之道,推出“防疫险”。前年底台湾产物保险公司推出防疫保单,民众仅需缴元(新台币,下同),一旦居家隔离或确诊,就可以拿到5万元到10万元,赔付率之高,宛如“大乐透”。医院的群聚染疫引发抢购潮,保险公司一个月就卖出惊人的万张,保费收入破19亿元,创岛内保险史上最热销保单纪录,被称为“防疫神单”。
结果去年5月疫情大暴发,台产公司大赚变大赔,据称大亏近8亿元。台产的前车之鉴让同行们看到了风险,纷纷提升了风险管控。之后许多保险公司评估在“清零”政策及八成民众已打过两剂疫苗的情况下,把保费提高一倍,理赔砍一半。但万万没料他们还是重蹈台产公司的覆辙——他们预估的风险,跟不上台当局防疫政策的变脸。
岛内保险公司本来预估台湾的确诊率在1%左右,但现在指挥中心预估这波疫情有20%确诊率(其实很多专家指出,按世界经验,“躺平”后确诊数至少达到50%才能达到“集体免疫”)。以目前万张防疫保单保守估算,保险公司可能要付出上千亿理赔金,除少部分背后有财团的保险公司勉强能对付,多数公司资本额仅数十亿元,倾家荡产也不够赔,所以不排除引发小型金融风暴。
保险业者开始想方设法拒赔,比如富邦产险首先跳出来表示“重复保单不保”。富邦产险销售万张防疫保单,压力可想而知。一些保险公司则针对已打满三剂疫苗的人购险的选项进行“杯葛”,称其属故意行为不理赔。还传言有保险公司欲终止保单,退还保费来化解理赔金额暴增的风险。总之保险公司为了自救不惜公开耍赖。引发这波无妄之灾的始作俑者陈时中也试图替保险公司找台阶下,他一度考虑在7月把新冠从第五类法定传染病降为第四类,届时保险给付金额会依保单内容从%降为5%到20%,此举当然令民众愤怒。
岛内金融监管部门毫无作为,负责官员只是表示依照相关规定,保险契约请求权有两年时效,所以民众不须急于一时到医疗院所请医师开证明书,挤占医疗资源,未来还有两年的时间可以慢慢申请——等于赤裸裸地帮保险公司以拖待变。网友则视保险业龙头富邦为泄愤对象,在谷歌地图上将“金管会”改名为“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挺富邦输不起”,把富邦产险总公司改为“富邦产险总公司只赚不赔”,揶揄富邦营销口号为“富贵要人帮,现在跑光光”。
保险从业者十分担心,认为如果拒赔将使几十年来保险业积累的信誉荡然无存,也势必影响到未来几十万保险从业者的就业。
这场混乱让蓝绿阵营都不淡定了,逼得苏贞昌出来讲话。但苏贞昌说一句无论如何,一定要赔后,便没有下文了。没有具体的措施,甚至不作出负责任的承诺。
坊间传言不断,防疫政策却依旧漂移不定,台当局放任各种乱象继续频生,导致新闻热点也起此彼伏。估计过不了多久,就没有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tm/4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