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要求 >> 正文 >> 正文

中国煤科康红普院士一根锚杆,撑起煤矿安全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1-8-1

煤矿支护带头人

科技创新引路人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天地科技开采设计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康红普

从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到博士生导师,从一名普通的煤炭开采专业技术人员到煤矿“支护”的带头人,工作27年来,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探索、创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7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煤炭行业项目等共计60余项,其中1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7年来,他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27年来,他对提高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康红普。

科技创新为煤矿“支护”中国梦

年,国家“八五”攻关第一年,刚刚迈出校门的康红普深入到煤矿生产第一线,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采准巷道组合锚杆支护技术”等重大课题。在几百米深的井下,他连续十六七个小时进行现场试验,有时甚至超过二十四小时。井下试验的初期,他所在的试验点煤巷掘进技术比较落后,普遍采用打眼放炮掘进,震耳欲聋的炮声令人难以忍受,炮烟夹杂着煤尘呛的人喘不过气,放炮震下来的煤渣洒的全身都是。他与课题组成员轮换跟班,早晨下井,半夜上井。项目完成过程中,他不顾巷道顶板冒落的危险,指挥施工人员进行作业。在新技术推广初期,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有所顾忌,他始终站在工作面的最前面,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大家做了表率。在井下现场,他与矿工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矿工们视他为师,视他为友,称他为矿工的“贴心博士”。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锚杆支护技术在井下试验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矿区回采巷道支护难题。

年,他获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奖学金,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期间,他刻苦钻研,查阅了大量的与锚杆支护有关的资料,考察了岩石力学实验室,参加了国际会议和展览,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支护技术和工艺。一年后,他放弃了英国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并带回了国外最先进的计算软件和测试仪器,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艰苦的研究开发和试验中,很快使煤矿巷道支护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年,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他完成了“潞安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从支护理论、测试、设计、材料、施工、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攻关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煤矿的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成功支护了多条困难巷道,保证了巷道安全,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支护费用,开创了“高起点、实用性和成套性,集中攻关、整体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锚杆支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短时间内可使一个矿区的巷道支护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而且有利于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之后,全国多个矿区采用这种模式完成了本矿区的巷道支护改革工作。目前,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20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矿区,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创造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以后,他又对深部与复杂困难巷道支护理论及技术进行了重点攻关研究。他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大断面煤巷锚杆支护技术与材料研发”,及国家计划项目课题“高地压围岩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在深部与复杂困难巷道支护理论、设计、材料、施工机具与工艺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解决了多个巷道支护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国际领先水平。

在进行“支护”研究的同时,他还从事煤岩体地质力学测试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从年到现在,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社会公益项目,及国家计划项目,提出地质力学参数快速测试方法,开发出我国煤矿第一套地质力学快速测试系统,实现了煤矿井下煤岩体地质力学参数的快速、大面积测量,为矿井设计、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

为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年,他组建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的第一支综掘队,实现了从技术、设计,到产品、工程的全面承包;年又组建了综采队,实现了煤矿整体生产组织与管理的承包。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应用到承包矿井,得到用户广泛好评,为保证国家煤矿安全、高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煤巷锚杆支护所占比重仅3-5%。到目前为止,国有重点煤矿煤巷锚杆支护率达到70%,有的矿区超过了90%,甚至达到%。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与他的贡献密不可分。他经常应邀到矿区做技术讲座,应邀在国内、国际技术讲台上做学术报告和技术交流,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言传身教育煤矿栋梁后继人

除了承担繁重的科研、经营、管理工作,他还肩负着培养研究生的重任。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事。27年来,经他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大多已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和综合性管理人才。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始终认为,青年人才是科学研究的源头,是一切的根本,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不仅是需要,更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他是一名党员,他将美好的青春,默默地奉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心中充满了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虽然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但他没有成功后的张扬,依旧风里来、雨里去,依旧低调行事,只要不出差,办公室里的灯依旧最后一个熄灭。他是实干出来的楷模,而他却说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他就是这样不言苦、不言名、不言利,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执着理想和信念。

康红普院士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来源:天地开采

责编:煤科小青丨初编:刘卓然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标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yq/42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