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祭:深切缅怀导师李小凡教授
目录:
一、悼文、回忆
1.1曹东:悼小凡师
1.2曾南逸:李老师二三事
1.3曾慧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傅林:回忆李小凡老师
1.5黄河:深切悼念李老师
1.6罗言发:我的导师李小凡先生
1.7王琼:照亮心灵的导师
1.8王亚莉:恩师如慈父
1.9熊燕:怀念李老师
1.10包旭玲:悼恩师李小凡先生
1.11侯兴泉:七日祭师魂
二、感想、语录
2.1白静茹
2.2陈国华
2.3陈稚瑶
2.4董思聪
2.5郭利霞
┇
┇
一、悼文、回忆
1.1悼小凡师曹东(13博)时维七月,李师辞尘。遽闻驾鹤,思惧昏昏。初识先生,岁在庚寅。晋江田调,历历如新。昔有輶轩,问俗于民。今推北大,继踵扬君。长者垂范,后学咸勤。音审调辨,其明斤斤。先生处世,坦荡敦仁。名虽小凡,卓然不群。不添麻烦,事必躬亲。不讲瞎话,一诺千钧。卅余寒暑,默默耕耘。细雨有物,大爱无痕。先生之德,宜寿百春。惜不假年,阎摩逮身。弥留之间,寄语殷殷。所思所虑,唯在后人。逝者已矣,幽思长存。临笺涕泗,悲痛难陈。言微意重,笔拙情真。诚祈灵贶,遥拜师恩。
1.2李老师二三事
曾南逸(09博)
昨天清晨听到李老师病逝的消息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该来的终于来了,恩师终于解除病痛了。直到昨天晚上才开始感觉到悲痛,直到现在,这种悲痛依旧挥之不去,恩师的音容笑貌,一直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昨晚和今天一直翻看恩师的照片,和预答辩的录音,想将恩师的声音和容貌留住,可是,怎么也留不住恩师温暖的双手。
同门曾惠娟曾经评价李老师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我想若论李老师的为人,我只想起一个人,颜回。但若是去慢慢论证恩师是“圣人”,这样的纪念文章,恐怕连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枯燥。在我看来,恩师更深刻的印象应是“慈父”,于是记录与恩师的二三事,聊寄思念。有些事情我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已经提到的,就不再提了。
(1)宽厚
李老师性格严谨,但却为人宽厚。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应该从不记人过。
我是李老师的学生中有名的“刺头”,好与人辩论。经常在沙龙上与同门观点不同,直接不留情面地争辩,甚至有些时候也会顶撞项老师、李老师。有一说,说有我在,经常沙龙会比没我在的时候多半个小时以上。李老师偶尔有几次也忍不住斥责我,让我不要再争,但却从不记住我的这些不好,不把我当做“坏学生”来看待,事情过了就过了。
记得09年我硕士毕业季的时候,张敏老师来北大做讲座,张老师提到的对闽语的一些看法,我不太认同,我当时“提问”了好久——当然大家都明白,其实是和张老师争辩了起来,影响了提问环节的进行,也影响了老师和同学们午餐的时间。争了好一会儿,李老师实在觉得不妥,呵斥到:“曾南逸不要再争了。”我知道不对,立马停止了争辩。
之后,我特别怕老师找我谈话,训斥我不懂礼节。但这样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之后再见老师,仍然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2)健谈
据说李老师是出了名的话少的老师,讲课慢慢的,平时我们师门聚餐,都是同门聊得很嗨,李老师笑嘻嘻地听着。但他应该只是不爱讲话,如果需要讲的时候,口才其实极好,说话也极其中肯,正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依稀记得年李老师带领我们去我的母校晋江季延中学进行方言调查。母校的施校长和丁书记对我们招待周到,但有个要求,说想请我们吃饭。李老师婉言拒绝,校长和书记退而请求和李老师、项老师、陈老师座谈一下。
于是一天上午十点半左右,在我的陪同下,李老师、项老师、陈老师和母校的校长书记及其他校领导做了一个简单的座谈。
座谈中间,校长书记说的话不多,反而是李老师滔滔不绝,将我的高中母校一夸就是十几分钟,一句话也没有重复,也没有任何废话。从那以后我才知道李老师其实很会说话,只是不愿意说。后来知道李老师曾当过中文系书记,才知道李老师应该是“有练的”。
其实回过头来,我想李老师私下一定做了不少功课,他对我的母校本来并不了解,我不知道他这十几分钟话所提到的方方面面,是什么时候认认真真查来的。提到的事实一点都没说错,有些比我都了解。
(3)简练
昨天侯师兄说,李老师每年带队去方言调查,最担心的应该就是安全。
我想每位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都会在方言调查期间,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地说:“你们要注意安全啊。”说得学生都听烦了。
但我印象中,我参加的三次方言调查,李老师虽强调安全,但绝不唠叨,每次都很简练,我印象中应该是在出发和到达之后强调,此后就很少絮叨了。每次我们要出去玩儿,李老师都是微笑,一般都不阻拦。我们看见李老师的微笑,也就知道要注意安全了。我想李老师不是不在乎我们的安全,而是心里有数,他应该每次都会注意到这一波出去玩的人会不会有懂事的,能够保证大家安全的人,心里有底,自然不会唠叨。
(4)清廉
年12月恩师胃部大出血住院治疗,有一天,他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他有个课题需要交结项材料,但师母要照顾他,不能去办理,想委托我代交一下。我们约了次日下午。我原本想着给老师买点鲜花,后来觉得不够实在。恰巧好友送我一本书,看了很不错,我就买了一本带去看李老师。我从老师处拷走需要打印提交的材料,顺便把书给了恩师。我说:“老师,给您带了本书,让您在病房无聊时消遣一下。”
后来,老师出院后,第二次参加方言沙龙,老师把书带来了,说:“我上周沙龙忘了带来还你了。”我错愕了一下,说:“老师,这书是送您的,我同学送我一本,我看了好看就给您也买了一本。”老师才明白过来,把书又带了回去。
大抵是我没有说出“送”一字,所以老师一直想着是跟我借阅。老师的清廉,可见一斑。
(5)不让学生破费
李老师一般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但有些时候因为事情多,免不了偶尔也要使唤我们。但李老师从来都不会让我们破费。
有一次应该是中文系的前系主任费老师生病,广西梧州学院的领导专程来看费老师。李老师接待,但走不开,无法去机场接机。李老师吩咐我去,但叮嘱来回的车票一定要向他报销,事后还主动跟我要发票,给我钱。
除了不让我们破费,李老师如果需要我们多做一点事情,也会想办法给我们报酬。
博二的时候,李老师希望把历年调查的方言材料整理一下,送去扫描,于是吩咐我和言发、青青三人做这件事。李老师还专门向系里申请经费,给我们做劳务费。
(6)李老师聊八卦
李老师从不在背后说人坏话,也基本不讲什么八卦。我只听过李老师说过一个八卦。
李老师让我们整理历年调查的方言材料时,第一次是他亲自带我们弄的。我们翻到了一个九几年的材料,需要从五本方言调查字表里面选出一本作为代表送去扫描。我翻到了其中一本,字儿写得好像还行,是一个师姐的,我就问李老师这本行不行。李老师说不行,然后开心的笑了起来,说,这个学生的肯定不行,她应该都没调查完,她当年很出格的。我们就追问是怎么回事。李老师说,这个学生当年应该是有几个男朋友,其中有两个追到了方言调查的地方去找她,后来居然打了起来,当时调查的住宿地点在一所高中,给人家学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老王老师十分生气,就不让她继续调查了。我们听完都哈哈大笑。
(7)李老师的八卦
08年去梧州调查的时候,发音人没有找到年老的,就都是年轻的大专生。
有一天有李老师组的学生开心地向我“吐槽”李老师的八卦。说他们组在调查蟑螂这个词的时候,发音人说了一个说法,后来又想起了另一个说法,就是“小强”。同学们听了之后笑了起来。后来发音人居然坚持要让大家把“小强”也记下,说这个词现在已经说得很普遍了。
李老师沉默了一小会儿,说:“我看,这个应该还不成熟。”结果大家又忍不住笑了,都觉得李老师这个回答严谨得有趣。
今天先写这么多。
写到这里,想起今天在灵堂的时候,志佳师弟说恩师走的时候没有遗憾。我心理很自私地想,李老师是没有遗憾,可是我觉得好遗憾——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走了,我觉得学术道路好漫长,我自私地希望恩师继续留着陪我们多走一段时间,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弟子们都能多成长一些。可是,恩师都已经走了,只能自私地希望若有来生,还能再做恩师的弟子。“李老师,天国见,或来生见!”
曾南逸
写在恩师走的第三天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曾惠娟(06硕)
早上7点开机,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zy/3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