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摘要 >> 正文 >> 正文

境外毕业论文感想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布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0-11-8
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6624244.html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毕设感想

陈章

在学院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双方学校老师们的协力配合和争取下,我们一行三人有幸能在春节前出发至加拿大伦敦西安大略大学开展为期4个月的交流访问与科研学习。

初至加拿大伦敦,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晚,马路上已几乎见不到人影和车辆,路边已经堆起厚厚的雪堆,这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本是个稀罕事儿,殊不知这样的大雪天在加拿大伦敦已经是司空见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场景了。

行走在加拿大伦敦的街边,我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都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亲切。无论是十字路口按键通行的红绿灯,还是公交车上便携拆装的座椅,抑或是陌生人间交流时互相祝福的话语,一切都体现着“灵活高效”、“人性化服务”的宗旨。伦敦的人,热情、礼貌,又充满着活力,似乎与所有人初次见面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里的人都自觉遵从着那条名言:“Treatothersasyouwantbetreated.”在我的印象里,在加拿大伦敦停留的四个月里,我几乎没有见到争吵或是人与人间的恶语相向。不必要的感谢和道歉是我们说的最多的话语了,这也算是当地一个比较显著的特色吧,鼓励与祝福是人们见面与分别必不可少的过渡与总结。

此外,在这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师兄师姐们都非常注重思考,祝老师也会给足够的时间让大家来思考,想象整个实验的流程,研究方向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在这边你必须先完全掌控这个实验才会让你真正动手去做,这一方面保证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这与国内边做边学的做法有一定的出入,诚然,两种做法各有优劣,但这也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思维方式不同的重要体现吧。此外,在国外你有大量的时间去精雕细琢一个课题,也有足够的时间对实验出现的每个问题和现象都刨根问底,在这里,似乎一些都很慢,很自然,导师不会给我们任何的压力,他可以让你在他的组里呆上三年五年,让你安静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因此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

总而言之,在加拿大伦敦的生活单调又不失乐趣,安静又不失热烈,确是一个养老的好去处,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机会,同时也十分感谢西大的祝老师和我的瀚霖师姐在生活和学术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伦敦的确是一个适合生活、科研和工作的好去处。

下面我就重点说一下科研方面西大和我们学校的差别所在吧。在国外,课题组几乎是私人的,老师手下的学生就是他们的员工,学校和学院资助课题组的钱很少,同样的,组里的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也只归属老板个人。实验室中许多设备装置都是比较陈旧的,许多都已经用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了,这和我校实验设备比起来还是有不小差距。但是我所在的祝老师的课题组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说明他的学术思想和理念是非常先进和高明的,我们也将之戏称为“领先世界的思想与二十年前设备的碰撞”。

此外,在这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师兄师姐们都非常注重思考,祝老师也会给足够的时间让大家来思考,想象整个实验的流程,研究方向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在这边你必须先完全掌控这个实验才会让你真正动手去做,这一方面保证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这与国内边做边学的做法有一定的出入,诚然,两种做法各有优劣,但这也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思维方式不同的重要体现吧。此外,在国外你有大量的时间去精雕细琢一个课题,也有足够的时间对实验出现的每个问题和现象都刨根问底,在这里,似乎一些都很慢,很自然,导师不会给我们任何的压力,他可以让你在他的组里呆上三年五年,让你安静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因此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

总而言之,在加拿大伦敦的生活单调又不失乐趣,安静又不失热烈,确是一个养老的好去处,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机会,同时也十分感谢西大的祝老师和我的瀚霖师姐在生活和学术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伦敦的确是一个适合生活、科研和工作的好去处。

徐景瑞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一特点造就他的包容文化与多元文化,你可以在这里见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

我们前往的城市叫做伦敦,相对与南京这些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伦敦则显得安静平淡。习惯于国内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的我,初到此地,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加拿大人的饮食习惯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属于西方饮食文化,每天的食物几乎都是汉堡,三明治,面包,肉类以牛肉,鸡肉为主,口味偏于清淡。加拿大人还特别钟情于甜点和咖啡,像TimHortons和Starbucks这种甜品店随处可见。

这种饮食方式刚开始一段时间还可以接受,时间久了,难免会回想国内的美食。这种时候就得自己学会做饭,还在这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让我做出几道可以吃的菜,这对于几乎没下过厨房的我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提升。同时自己做菜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省下不少的钱,学校食堂以及外面餐馆的价格实在承受不住。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消费规则与国内不同,在中国买东西是商家帮你交税,所以税包含在价格中;而加拿大则是要自己交税,所以标的价格不含税,得在付款时另算,不过买肉类,牛奶,蔬菜等未加工过的原材料不用交税。

在生活方面还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出行和通讯。对于我们来说,出行方面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就是公交,公交车费和电话卡每个月套餐费经过汇率换算,对于我们来说就显得非常贵,所以我大部分时间还是选择步行出门。

在学习方面,由于我所在的课题组是中国人的组,语言这一方面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不过这样也少了一些锻炼口语的机会。由于伦敦这种安静的特点,对于做科研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不会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来干扰你,类似于朝九晚五的作息方式还是很人性化的。跟国内一样,这边进入实验室之前也要进行安全训练。在这四个月的毕设过程中,导师和师姐都对我很关心,积极引导我帮助我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但美好的回忆会一直存在。

孟子怡

从南京最美高校到加拿大最美校园,一万公里的距离,东西方的奇妙相遇。

不觉抵达加拿大伦敦已经一个多月,慢慢地喜欢上这个古老城市。距离多伦多和底特律两个小时的车程,伦敦被当地人亲切地戏称为“村”,更多呈现的是自然闲适的小镇风情。

加拿大的伦敦是静谧的,清晨空荡的街道、旁若无人的松鼠鸭子、悠闲的生活做派和随手的咖啡与甜点。伦敦是喧嚣的,这里有太多迥异有趣的灵魂在飘雪和酷热中相互寻觅和击掌共舞,包容一切吞噬一切又不断碰撞出全新体验。伦敦是孤独的,这里有瓦尔登湖和思想的苇草,相比多伦多的繁盛,这里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和健身。伦敦是丰满的,血肉框架被年轻朝气的青年填充,一所高校撑起一个城市,久远文化传承发展得意趣盎然。

伦敦是西方现代化的,Western里遍布的自动门和先进人性化设施极力推动着人们的生活便利。伦敦是传统古旧的,Western历史感沧桑感的精妙建筑和悠久文化让人陶醉失语。伦敦就像是小镇的小姑娘,淳朴自然却耐人寻味,温柔娇憨却骨子里有惊人力量,你能看到她天真的逗趣嬉闹,也能听到她的灵魂在漫天飞雪中歌唱,你能嗅到她清新莹润的皮肤。她纯粹得似乎寡淡,却又蕴藏着无限宝藏。她祥和静雅得似乎无趣,却实则鲜活得热血沸腾。这大概就是以学校为生命力的城市的特点吧。

加拿大的习惯便是,绅士优雅,不慌不忙,热情地提供帮助,也完全理解异乡人的无所适从和胆怯陌生感,下车前对司机道一声感谢,祝好的话语总在嘴边,不管办理何种事务,购物吃饭还是乘车,总会得到祝愿。开始的时候我很难适应,英语不好实在吃亏,羞于表达也不知如何表达,怕自己会带给身边人困扰,但是大家都非常照顾我,鼓励帮助我锻炼听力和口语,耐心宽容。我所在的课题组中国留学生算比较少的,但是Western这里也有非常多的中国留学生,亲切的亚洲面孔从不缺席从不孤单。看着中国学生流利自信地说着英语,和外国人无缝交谈,学习、健身、咖啡小憩或者桌游纸牌,真的很是羡慕。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世界文化,从美食上我们便可以窥见一二。美国、法国、墨西哥、印度、意大利、日料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中餐馆。不过这里的中餐馆确实比不得国内,大都是值不回饭票钱的不完美体验,但是总会是异乡人的温暖慰藉。加拿大超市的肉类相较蔬果更加划算,三文鱼类更是喜人,肉质鲜美,自己居家做饭会过得有滋有味。

不得不提的是Western的健身房,学生学费里包含的项目,交流学生办理会员也很便宜,一个月只要25刀,器材多到让人诧异,占地巨大,三四层的样子,光深蹲架就有大概十几组,跑步机什么的有好多排。此外游泳馆羽毛球馆武术馆篮球馆一应俱全,随处提供直饮水和湿纸巾,更衣室很大,不光有男女区分,还专门开辟了家庭更衣室,这样带小孩子的家长会感到更加便利。淋浴的地方也非常多,完全不必担心需要等候。加拿大的健身是一种从小浸润的文化,风气浓厚,他们从小就开始走入健身房,热爱健身,融入生活,在收获线条流畅的身形同时,更加积极享受人生。我在Western的健身房里见过很多白发花花的老人,他们依旧精神抖擞,依旧努力完成自己的训练计划,让我很是触动。健身房里等待器械是常有的事情,大家都非常礼让也很和善,每个人训练后都会用湿纸巾擦拭自己使用过的器械,真的是非常贴心的小举动了。总之,在这个健身房,大概所有人都会爱上吧,哪怕懒人,也会喜爱休息区的沙发和旁边的沙冰果汁甜点店。

Western的氛围便是,休息时不工作,工作时极度认真。周末和假期的Western是一幅油画,寂静优雅,而工作日的Western,则是鲜活有力的,蓬勃生长。

加拿大,伦敦,Western,一段奇妙之旅和全新体验,开阔眼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更能让人体会万里之外的故土情结。相信四个月的生活之后,我们会成长更多,收获更多,对Western对伦敦的留恋更多。伦敦村,真的别样可爱。Western,格外迷人。

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

殷聪聪

怀揣着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梦,我踏上了通往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的征程。

四个月的时间很长,也很短暂。面对陌生的城市,初到之时心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只盼时间快快过去,回到祖国的身旁。随着对加拿大风土人情、科研氛围的不断了解,现在我对在舍布鲁克的那段时光是无比的珍惜与怀念。

初到之时,一切都很向往,渴望能够在海外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沃土。怀揣着这样的期望,在加拿大首席科学家、光响应性聚合物领域奠基人赵越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实验工作。

作为一个科研小生,刚开始对实验室的药品、仪器设备都不了解。在短暂的探索以及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渐渐学会了相关仪器的使用,并且尽量克服了在实验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在赵老师的鼓励以及实验室的帮助下,我参加了在蒙特利尔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加拿大高分子/先进材料会议,会议听取了来自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多所全球知名高校教授关于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生物能源方面的报告。会议上不仅领略了大师的风采,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我在今后要不断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决心。

实验期间,我还听取了几位师兄师姐的博士毕业答辩,师兄师姐们四年在外的学习经历让我感受颇深。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来做出各类杰出成果,这一路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自己能懂。其中,由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四川大学联合培养的卢锡立博士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在发表了两篇Advancedmaterials的基础之上,卢师兄依然坚持每天查阅文献、刻苦钻研、练习口语,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全方位的人才。

每周使我最紧张的还是组会,因为深知自己的水平与赵老师组的博士师兄师姐们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每次必须使用英文报告,这使我“慌的一批”。因此每周组会之前我都会花半天到一天时间来做准备,包括One-slide的制作、英文ppt的试讲以及考虑到会提到的问题,就这样两个多月后,不自觉的发现自身的英语口语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在讲述报告时也不再那么胆怯。

与此同时,赵老师经常给我们授课,讲授关于聚合物、量子化学、光响应等多方面的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赵老师的学术水平之高。在赵老师邀请的报告人当中,FiorenzoVetrone教授课题组做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已经很好的掌握了镧系元素及与其它元素的共沉积,并且在JACS、Advanced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面发表了多篇成果。

今年是第一次在国外度过春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资助、中国学联承办的春节晚会着实不错。在那里,我认识了舍布鲁克大部分的华人以及留学生,其中由本科毕业之后,去非洲进行医疗援助一年,然后再到舍布鲁克大学读硕士的李丹学姐,她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我们非常向往,举止交谈之间也可以发现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非常的完美。

周六周末闲暇之余,和老外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篮球赛是最舒服的事情了。刚开始,由于加拿大一直在下着大雪并且室内篮球场难以预定,实验室是我们周末里最常待的地方。雨雪渐小,我们开始走向室外,并且邀请了一些老外朋友一起打篮球。

在舍布鲁克大学,学校管理没有什么人性化与否,关键要看你愿不愿意去用学校的资源。比如学校帮你改英语论文语法的部门,教你写简历找工作的部门,每周末给国际学生举办咖啡座谈会的部门,每天夜晚学校志愿者提供的免费的巡逻走路陪伴,免费体育馆游泳池壁球等场地,你要愿意去那当然会有很好的体验。

最后,还是要感谢化工学院提供的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汪勇教授的支持与与推荐。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依旧要保持高昂的热情与探索的精神,在膜科学领域开辟出新的篇章。

编辑

任华

审核

蒋妍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y/39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