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今日教育》年3月,原标题为:《写作是门手艺:通俗的深刻,严谨的有趣》
看着身边已经成名成家的师长还不断有新的论文和著作“出炉”,年轻的后辈们难免着急,亦心生羡慕。怎样才能写出有创见、有分量的文章?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我曾就这些问题向一位亲近的学问家请教,得到的教诲是:“做学问是没有捷径的。要自己在‘做’中学,‘做’中体悟。”因此,我就在做学问和写论文方面开始了长期的自我摸索。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在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的第十年,才感觉自己摸到了论文写作的“门”,才领会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然而,今天回想起来,这个走向学问门径的时间实在是过于漫长了,若再想“登堂”,乃至“入室”,不知还要再耗费多少光阴。虽说做学问需要坐冷板凳,需要下慢功夫;但探寻学问之心需要热情,掌握学问之法需要快捷。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有意识地购买治学门径和论文写作方面的书籍,目前摆在我书架上的此类书应该有十几本。虽然每一本都有自己的视角和风格,都有其特色和优长,但让我真正感到眼前一亮、精神一震且看了又看的,唯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中山大学教授刘军强先生的《写作是门手艺》一书。《写作是门手艺》,这个书名简洁有力地亮出了作者的观点,让人过目难忘。作者之所以将写作归入手艺行当,我觉得至少可以有三种解读:其一是谦逊,作者认为从事学术论文写作只是一种手艺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其二是强调,作者强调论文写作一定要从动手写开始,“只有写才会写。没有大量练习,技巧难以上身”;其三是给读者信心,正如作者所说的,“你能学会开车,就能学会写作。”阅读此书,我们从字面上读到和学到的是写作的“术”,是手艺,比如如何提问,如何筛选文献,如何论证观点等;但在“术”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却是“学”,即深厚的学识与学养,包括历史、哲学、教育、电影、社会、新闻等方面的知识;再往深层看,“学”的根基便是“道”了,是治学之道、著述之道、成人之道。整部书从作文与论文的分野入手,可以说非常睿智。既触及了大多数人的痛点,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既划清了作文与论文的界线,又揭示了教育深层的困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中小学阶段为作文所受的折磨和痛楚,在大学阶段并没有转化为论文写作的自信和底蕴,相反更多地成了障碍和禁锢。因为,“初入大学的学生是带着作文的思维写论文的”,然而,论文要求的论证性和阐释性,是和作文的文学性格格不入的。作文与论文,表面上看是文体的不同,是表述方式的不同,但其背后却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思维方式不同的背后又是教育理念的不同。正如作者所言,作文与论文,“对应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性断裂”。那么,如何冲出作文的牢笼,在论文的跑道上从新手顺利成长为“老司机”呢?可以说,《写作是门手艺》整本书都在回答和解答这个问题。全书基本依循论文写作过程,通过分野、风格、提问、阅读、文献、论证、结构、流动、故事、视角这十大篇目,细致有趣地呈现了论文写作的核心内容。根据个人的理解与思路,我认为,有四个关键词对论文写作尤为重要,即定题、化读、论证、助写。所谓定题,就是定议题、定问题、定标题,这是论文写作的开端。那么,如何在广阔的学术领域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议题,如何再从议题中确定问题,最后又如何敲定最佳标题,这部书都有精彩的阐述。比如,“三步提问法”:第一步,我要研究(在此处填上一个宽泛的议题);第二步,具体而言,我想聚焦以下疑问:(1)为什么有的……,有的……却……(2)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一结果?(3)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帮助……解决以下难题或者理论问题……再比如,怎样起出好标题,作者给出了三个建议:一是短比长好;二是直接比间接好;三是具体比抽象好。所谓化读,就是化读书籍、化读论文、化读材料,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作者说,“有的同学读文献要么读完后全无心得,要么不做区分地记一大堆”。由此可见化读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化读?王鼎钧在《古文观止化读》一书中对此有一个简洁精到的阐述:化读即大而化之,含而化之,化而合之,合而用之。至于化读的具体方法,刘军强教授在书中提出了帮助读者化读文献的五个问题:(1)这篇文章回答了什么问题?(2)所回答的问题跟你的研究领域和主题有什么关系?(3)在逻辑和方法方面,作者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如果让你来做,你能回答得更好吗?(4)不同文献之间有何关联?它们是相互矛盾,还是相互补充?(5)有哪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些未解决的问题跟你的研究兴趣有关系吗?所谓论证,就是提出观点、阐述理由、亮出证据的过程,这是论文写作的核心。正如刘军强教授所说的,“论证是整个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它是文章的提纲,是所有素材所依附的骨架。其他的材料、文献、语言风格等都为问题和论证服务。”一篇论文首先要有鲜明的观点。关于好观点的判定,刘军强教授给出了三条重要标准:其一,清晰表述,不含糊其辞;其二,观点要值得一说,杜绝废话;其三,适度表达,话别太多、别太满。至于理由的提出和证据的运用,书中都有有力的论述。所谓助写,就是激发和助推写作欲望、提供写作思路的方法,这是论文写作的动力。书中是通过“如何克服写作障碍?”这一章来触及这一问题的。关于如何克服写作障碍,刘军强教授给出了10条可行性的建议,比如:尽早动手;不打腹稿、先有后好;不动点法则;以说带些;模仿;设定截止日期;建立写作小组等。我们知道,听说读写是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四种文化能力。其实,听、说、读这三者对于写都有极大的助推作用。以听助写,以说带写,以读促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关于《写作是门手艺》的整体阅读体验,我想用十个字概括,那就是“通俗的深刻,严谨的有趣”。该书体例独特,既有简要目录,还有详细目录,读者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简要结构,还可以详细了解每一个篇章的具体要点。该书行文风格鲜活别致,每一个篇章围绕一个话题都有生动的导入,然后层层深入,渐入佳境,就像看电影一样。有趣的事,该书在每一个篇章结束后,真的会推荐两三部相关电影,让读者在轻松的观影时光里自然领悟写作的真谛。另外,书的结尾处还附有一个“写作伴手礼”,是作者精心总结出的36条写作精要,可以说这是对整部书精华内容的高度提纯,是干货中的干货。值得一提的是,《写作是门手艺》这部书在脚注部分和延伸阅读部分提供了许多关于论文写作的书目,这就使得这部书成为通向更广阔、更深远的论文写作世界的旋转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y/4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