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参考案例:
年五月,温州某白色奥迪汽车在城市快速路(高架桥)疯狂逆行,行驶时速一度超km/h;逆行大约两公里后撞击多车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该名司机近日获得十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相信对于这起案例的处理结果应当都是认可的,因其驾驶行为触犯了;鉴定结果是驾驶过程中仅为心境恶劣(情绪差),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而非精神病,所以这名司机在接受刑事处罚的过程中还应当被终身禁驾。
然而这起交通事故还带来了一些其他的思考,那就是电动车逆行造成交通事故应当如何处罚呢?要知道汽车出现此类案例基本属于个例,而电动车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01为什么电动车敢于漠视交通法规
相信会骑行电动车通勤的人都有过违反交通法规的骑行行为,不用着急否认而是要扪心自问!敢于违反交规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三点。
跑得快自认弱势违法成本低「跑得快」指的是车辆小巧灵活,在发现前方可能有交通警察的时候,找个空子就钻走了;而疏导道路的交通警察总不能骑着摩托严阵以待,跑着追那是肯定追不上的,所以很多电动车仍旧敢于无视交规与交警。
同时早期的道路监控系统达不到“人脸识别”的高标准,摄像头拍不清楚骑行者,车辆又没有号牌;结果是电动车更加的“肆无忌惮”,这个词汇感觉有些夸大其词,然而最起码早期的情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认弱势」才是根本原因!很多骑行者认为汽车重量大车速高且价值高,而电动车正反之,于是就认为汽车阵营属于强势者而电动车司机属于弱势一方——强就应当让弱,否则就显得“不太道德”。
很显然这是个道德绑架,公共道路本就分道行车,各行其道不会有冲突;右转车辆本就要求让行直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左转直行车辆按照信号灯通行不会出现交汇。按照规则通勤的各类车型是没有强弱之分的,作为完全民事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仅论参与交通的过程又有强弱之分吗?
「违法成本低」是自认弱势形成的结果!当大部分电动车司机都认为自己弱的时候,似乎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普遍认知”(一般人认知·术语),以至于绑架规则而出现可能会影响司法的严重问题。结果是电动车违章骑行引发交通事故后,作为骑行者不仅不考虑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与赔偿责任,会做的往往是如何从无责的机动车一方榨取一些东西。
而即使是没有引发交通事故的违章骑行,面对的处罚也不过是最高50元的罚款;这个标准相比汽车要低很多,究其原因也是基于车辆的性能特点与可能造成的结果的权衡。但以目前的经济水平来看的话,似乎标准已经过于低了。
知识点:罚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违法骑行与驾驶汽车要面对高昂的处罚,结果会怎样呢?日本是公认的道路秩序比较理想的国家,其基础就是超高标准的处罚,不论行人、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违反看似普遍的交规都要面对超1k(折算后)的罚款。新加坡仍然保留了鞭刑,美国不同州也有非常奇特(严苛)的处罚标准。
所以也才会有相对井然有条的道路秩序——说白了就是所有交通的参与者都对交通法规心存敬畏。
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如果将电动车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标准提升,或者按照类型分为20/50///元不等的标准,能不能改善交通秩序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评论内容体现出了另一个无奈的问题。
观念一般为电动汽车用户本就不容易,处罚标准不应该很高!
存在这种观点就说明了如果处罚标准低,这些骑行者仍旧会漠视交通法规,这是这种描述的潜台词。面对规则思考的不是如何遵守,而是考虑如何钻漏洞,以及钻漏洞时如果被发现能不能承担……这样的骑行者哪怕占比不高也是道路交通的巨大隐患,如果真想要提升电动车遵守交规的程度,可以进行数据统计来判断有多少骑行者有这种观点,随后需要做的就是一视同仁。
02电动车引发交通事故要如何处理?
作为汽车用户往往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y/4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