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助理,是年11月新成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按照中央司法改革的相关要求设立的全新岗位。该院采用“1+1+1”的工作模式,即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团队进行审判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和水平。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目前有38名法官助理,他们是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中国第一批法官助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北京市中基层法院的年轻法官中遴选出来的,90%以上具有法学研究生以上学历,有些人甚至在原来的法院里当过庭长助理。在审判过程中,法官居主体地位,法官助理辅助法官从事法律性事务,工作内容多繁杂琐碎,但共同的“知产情结”让他们选择来到这里。目前,许多新任的法官助理正经历着从决策者到辅助者的角色变化,这些转型中的变化被他们称之为“阵痛”。
袁伟助理审判员袁伟,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任助理审判员。
分配到立案庭的袁伟大多数时间是在立案大厅里审查立案,但他有个习惯,每当办事经过法庭时,只要有开庭,他都忍不住放慢脚步,望一望里面的情景……
“当了五年助理审判员的‘老法官’,现在的确需要调整心态。”袁伟坦率地说。成为法官助理之初,袁伟对大量事务性工作是有抵触心的,但后来,他理解了这也是法官团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静助理审判员杨静,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在读法学博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至年先后任助理审判员、庭长助理。
在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宿迟院长(左)的办公室里特设了一张小桌子,这是为他的法官助理杨静(右)准备的。杨静在这儿现场记录、起草修改文件,请示汇报方便许多。
目前院长办案已是常态化,法院成立以来宿迟院长审案三十多件,件件难度大影响广,杨静的辅助工作量很大。杨静还担任了党组秘书、研究与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常态。“司法体制改革后法院实行扁平化管理、人员高度精简,我就是个典型状态吧。”说这话时,杨静的脸上带着倦意,“昨天半夜三点就睡不着了,想着写工作报告的事儿……”
刘炫孜助理审判员刘炫孜,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任助理审判员。
“今年我们团队已接收案件多件,审结多件,还有多案件在手上,案件量比我在一中院年审结多个案件要超过很多,预计到年底会更多……”刘炫孜告诉记者,他每天忙着阅卷、庭前谈话、归纳案件争议焦点、起草裁判文书初稿等工作,时间永远不够用,办公室也成了存放案卷的仓库……建院以来的将近10个月里,截至8月2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总收案件,总结案件。法院处于“案多人少”的超负荷运转中,加之审判团队中各岗位间配合还处于磨合期,法官助理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
赵楠助理审判员赵楠,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7月16日,26岁的法官助理赵楠从早上8点就忙活起来。开庭前,她为法官准备出多页资料,抓着两个电话不停联络,又小跑着去打开法庭门安排当事人进入。在法庭上,她埋头记下争议焦点,其间一方证人出庭作证,她起身搬椅子递话筒。庭审结束后,对一个有争议的证据,她协调双方争取达成一致。在合议时,法官们各抒己见,她边听边琢磨着怎么撰写裁判文书初稿……不知不觉已经中午十二点多了。
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的赵楠觉得每天的工作都有挑战性,法官传授给她很多经验,这是在过去的审判模式中没有的,她愿意慢慢积累,慢慢成长。
朱江助理审判员朱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年任助理审判员。
每月有两个周末,下班后,朱江就会去赶火车。他在南昌的妻子怀孕,今年10月份就到预产期了,朱江选择了这样两头兼顾的方式,按他的话说“至医院做个产检,周一早上赶回北京,也不耽误工作。”时间一长,他已积攒了许多火车票,小心保留着,当成一份特别的纪念。
对于未来,朱江的打算有点模糊,他现住在一套65平方米的公租房里,若让老婆孩子到北京来,加上老人过来帮忙,房子就显得太小,生活费用也会增加。毕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朱江希望法官遴选制度和法官助理的各项制度都能趋于完善,这样他也就能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了。
马云鹏助理审判员马云鹏,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任助理审判员。
7月23日,马云鹏(中立者)成功调解了一起专利侵权案件,当双方握手言和时,他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这一年,收获很大,这里有丰富的司法案例资源。”马云鹏对此深有感触。在这儿,他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的修改和出版编辑工作,所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发表在《电子知识产权》等期刊上。同时,作为院里专利调研组成员的他还撰写出多篇相关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今年,他协助办理了不少以往自身较为薄弱的专利行政案件,感到理论水平和业务调研能力大有提高。
杨钊助理审判员杨钊,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2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年任助理审判员。
“每个法律专业毕业走入法院工作的年轻人都会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成为人民法官。13年前我是怀着这个梦想走进法院大门的,7年前当我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时,我曾觉得梦想实现了,但是现在,这又成为了我的梦想……”杨钊诉说着去年年底他的感受,“在得知自己没有资格参加知识产权法院首批法官遴选时,心里很难受……”后来,角色变化也带来诸多工作变化,从原来都是自己拿主意到服从配合主审法官,撰写裁判文书也要适应法官风格等。现在,杨钊把那件当法官时穿着的法官袍始终放在办公室柜子里,让自己总能看到它,以此提醒自己要为梦想而坚守。
刘义军助理审判员刘义军,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在读法学博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年先后担任助理审判员、合议庭负责人。
“我一普通人,你就散漫地拍个乱七八糟的照片吧。”刘义军(左一)在记者抓拍他挂廉政承诺展板时笑着说。和生活中大大咧咧不同,刘义军在当法官助理这件事上果断坚决,是庭里第一个表示愿意的年轻人。“知识产权审判是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能胜任的法官绝非一朝一夕而成。这次遴选的法官都经验丰富,不少还在学界赫赫有名,在他们身边工作,何愁没进步呢?”刘义军自信地说着,“个体的成长只有和团队的成长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成长和自我价值最大化。我愿意从法官助理开始,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同成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合格法官的。”
崔宁助理审判员崔宁,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任助理审判员。
是否当这个法官助理,崔宁(左)曾犹豫过。有家互联网公司开出年收入70万元的条件,希望他去做法务顾问。由于知产专业位居企业发展前沿,有审判经验的法官如果走出法院,一般容易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崔宁的一些同事就这样离开了。去年年底那些天,他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这个事。他们夫妻都在法院系统工作,一个月收入加起来不到一万块钱,未来买房养孩子都是现实问题。但崔宁还是选择了留下,理由只一条——对知识产权审判的热爱,“知产情结”难以割舍。
谭乃文逯遥助理审判员谭乃文,女,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逯遥,男,清华大学诉讼法学硕士。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任助理审判员。
年对逯遥(左)和谭乃文(右)意义非凡,他俩一起调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担任法官助理,还有,他们结婚啦!
别人曾劝过他们:一个出去当律师,一个留在法院,岂不资源分配更合理。但这对相识、相恋都与知识产权审判有不解之缘的小两口儿谁都不愿意离开。于是,两人一起报了名。
5月份,他俩办婚事时,在婚礼请柬上特别将先后工作的两个法院的地址编写上去,表达心声:“相识张仪村口,相恋彰化路边,因知识产权携手,从此风雨同担。”
王东勇助理审判员王东勇,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博士。7年就职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年任助理审判员。
7月25日,一场庭审结束后,法官助理王东勇(左)和法官张玲玲(右)就案情展开了讨论。这两位同龄人在人民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时师从同一位导师,因为任职一年之差,王东勇与法官岗位失之交臂,但他没有气馁,积极报名成为法官助理。目前,他们都分配在审监庭,经常合作,对商标和专利两个领域相关案件有着不少审判经验的王东勇会给张玲玲提出有益建议。
(编辑渠洋编辑唐晓芳)分享本文?点击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法制日报 方法一:扫一扫下方的
方法二:“添加朋友”中搜号码:fazhiribaoxinwen
方法三:“添加朋友”中查找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tm/3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