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菁英在井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重任在肩砥砺奋进
扬州大学青马工程第14期菁英培训营全体成员
继续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坚守初心使命书写时代华章
01
“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课
7月16日早上,根据培训安排,菁英培训营全体学员身着红军装,奔赴坝上村,开始了“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班主任刘雅玲老师向各组布置了上午任务——急行军。
巍巍高山,深深沟谷,坎坷的路面,学员们不惧炎热、手持地图、肩扛弹药箱,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山路上,感受革命前辈们艰苦斗争的精神。
学员们完成了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扛弹药箱、找地标等任务后,最后进行了前线救护模拟。学员们自制好担架后,将“伤员”通过担架运往老乡家。
中午,学员们按组前往老乡家自制“红军餐”。取柴烧火、洗菜切瓜、杀鱼剁肉……学员们分工有序地准备着中午的“红军餐”。
各组学员在与老乡合影后便开始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
饭前一首红军歌,饭后学员们与老乡亲密攀谈,访民情、干农活。最后老乡们将学员们送至村口。
学员们在村委会喇叭中的《十送红军》歌声中与老乡们挥手告别。
对学员们来说,“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课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军民的情深,革命的不易。
重温峥嵘岁月
铭记初心使命
02
茅坪村毛主席旧居八角楼参观教学
7月16日下午,菁英培训营全体学员参观位于茅坪村毛主席旧居的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正是在八角天窗下,一盏青油灯旁,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毛泽东同志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现楼内还陈列着毛泽东同志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
通过参观教学,学员们深刻了解到这两篇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重温峥嵘岁月
铭记初心使命
心得体会
带队老师陈永生老师
红军的一天,看似扮演的是红军,其实就是做自己。
行军途中,想想红军能做什么,
与民交往,想想红军该怎么做。
回归自身,作为一名教师、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员、学生组织骨干等等,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一日红军行,终生井冈情。
第一小组学员董振杰
身着红军装,奔赴坝上村,今天是“红军的一天”,今天是累且意义非凡的一天,我们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扛弹药箱,找点标,编担架,在老乡家里做红军餐,同村书记交流了很多,真切感受到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之情,听了许多当年的故事,也听了许多现在的故事,对于井冈山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着军装,是仪式感,也是尊重。从八角天窗透进来的光线,我们在此也思索许多,感受毛主席所思所想所处。
分享会是不容易的,大家都是不容易的,五个小组,展现了不一样的一面,“内卷”将我们卷了一股绳,结结实实的;这么些的经历,让我们从“47”变成了“1”,我们是47个人,也是一个团队,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感谢大家,有你们真好。
第一小组学员冯文静
急行军,这个从前出现在书本上的词语今天竟有幸体验一把。虽然没有达到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困苦,但也考验了我们的体力和团队的凝聚力。从一开始接到任务,大家就劲儿往一处使,一班没有一个人掉队。在这不算长的路程中,我们汗流浃背,大把大把的汗往下流也顾不上擦,只忙着抓紧时间找点标拍照;我们轮流拿物资前行,摔跤了就再爬起来,一边喊着“没事没事”一边前进;我们一起做饭,分工明确,最终吃上了很不错的饭菜,不得不说,我们班大厨做饭还是很香的!
有幸到村里老书记家做客,一进门便被毛主席的画像吸引了目光,还有中央人民政府赠书记的毛主席的独特画像。还吃上了南瓜和老书记自己做的特产——腐乳。饭前和老书记一起唱歌,饭后老书记与我们畅聊井冈山史,了解军民一心,了解他们的不易。
这一天下来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对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苦也只是略有体验,希望今后将此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
第二小组学员张磊
今天,菁英训练营全体队员身着红军装,奔赴坝上村,进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课。这天我们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扛弹药箱,找地标,抬担架,自制红军餐;参观革命旧址八角楼,体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切实感受到无数英烈为追求理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中午,我们来到坝上村的老乡家里,听老乡讲红军的故事,在老乡家自做红军餐。在“炊事员”的指挥下,我们分工协作,生火做饭、洗菜、切菜、炒菜,望着桌上自己动手做出的红军菜肴,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井冈山时期生活条件的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那一特殊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
下午,实践队参观位于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的八角楼。我们望着八角天窗透进来的光线,若有所思。八十多年前,这道光给了老一辈革命家们胜利的希望,而在今天,这光,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了方向。
晚上,“红军一天”分享会更是让人记忆深刻。这几天的理论学习与实地践行,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诸多困难把我们拧成了一股绳,我想,井冈山这一段经历,不仅让大家深切地感受了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更让彼此之间培养了铭记一生的革命友谊。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我们将把井冈魂铭刻于心,发扬光大。
第二小组学员顾思苇
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红军的一天”,我们穿戴整齐好红军服,在门口集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组一路领先,在山下的小路上一路疾行,遇到路况不好的地方,大家相互扶持,虽然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但仍然扛着辎重,没有一句抱怨。走到一处宽阔的地方,大家自发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那一刻团队的凝聚力一定在每个人心中荡漾。一路坎坷来到老乡家,老乡担心我们辛苦,早早准备好了饭菜,热情招待我们,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但也或多或少体会到了当年红军见老乡的亲切感。
第三小组学员谭雯
扛弹药箱、找地标、抬担架、自制红军餐、参观八角楼、分享会表演……这是充实的一天的剪影。“红军的一天”仿佛把我们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体验式教学这不仅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深刻领悟到红军战士们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更是培养了我们深厚的革命友谊,坚定了我们心中的理想信念。
山间小道上我们互相搀扶,上坡路上我们一起加油打气,抬担架时手臂额头青筋暴起仍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老乡家厨房里制作红军餐时给对方扇风……太多太多我们从未有过的经历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如此“奇妙”的一天。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次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努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其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第三小组学员沙耕宇
重走红军的一天,肩跨枪,身背粮,带着担架走山路。三公里崎岖坳绕的山路阻不断的是四十七化一的团结坚持,相互扶持。不过二十公斤的弹药箱就已经让我肩上磨出小小一块酸肿,可以想象几十年前的革命先辈们曾经历的艰难困苦。跨过一路荆棘,才塑就了新中国五星红旗上熠熠生辉的五角光芒,方才成就了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一天的行程疲惫但又充实着,经过“红军的一天”的洗礼,我坚信,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在未来的学生工作岗位上必将秉持着新时代井冈山的精神,而中国的下一个百年也必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灿烂辉煌。
第四小组学员王思川
七律·红军一日
莫论山中风景好,更有人间歧路难。
心有红旗何处远?工农行路从来宽。
来从此地不为晚,如今神州似锦染。
百年风华更相续,何愁此身客衣单。
第四小组学员王月轩
今天重走红军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同身受,弥足珍贵。在路上我们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在老乡家里我们齐心协力共做美餐,在交流会上我们众志成城完成演出。今天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感受:第一是有幸。有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体验了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第二是有感。把井冈山这座共产党人的神圣之山作为学习的所在,本身就是一种信念的体验和磨练,能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学习的内容和组织者的良苦用心,也有效地促使我们坐下来、静下来学习和感悟。第三是有识。通过学习,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基本功、必修课,是终身的追求。第四是有行。就是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各自工作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到脑子要清、身子要勤、心灵要静、手脚要净,写好人生答卷,谱写好事业乐章!
第五小组学员顾忻
7月16日,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身着红军装,背上“枪支”、搬起“弹药箱”,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在行进中需要找到特定地标,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我们爬上陡峭的山坡,蹚过流淌的小溪,穿越田间土埂。在到达终点后,我们自制担架抬起组员前往老乡家自制红军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原始的铁锅灶台抢着做出了六菜一汤。
在这期间,最触动我的是老乡爷爷,他是一个最典型质朴的农民,严肃耿直,最开始对我们些许唐突的到来还是充满警惕,可后来我们与他的交流中熟络起来,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他讲到他种的西瓜很甜时,深邃的眼里充满了光,我想,这大概就是农民最质朴的快乐吧。饭后,我们在院里排练节目时,老乡爷爷和小孙女观看我们的节目终于展现出最大的笑容,在快要离开时开心地与我们合影,还把我们送到村口集合处,这一路上,他向我介绍着路边的各种树木瓜果,“这是板栗,冬天的时候就成熟了,特别甜……这是桂花,八月的时候特别香……”他对这片土地是如此熟悉而又热爱。
我深刻体会到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切实感受到无数英烈为追求理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第五小组学员王珈诺
今天我们的活动主要是实践,名为“红军的一天”,营员们今天起了大早,踏上了上山的征程,骄阳似火,燃起了大家昂扬的斗志。全程山路很多,还有很多任务点需要我们拍照。各班同学都各自分工,拿上辎重,根据地图走上山路,山路崎岖让我们懂得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集体好才是真的好。我们才走了小半天,红军战士却在更加艰苦的环境里走了千里万里,队员们切身体会了红军战士革命战争的不易。到了老乡的家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
到了晚上,最令人期待的分享交流会开始了,为了这次活动我们提前两天开始准备。虽然时间紧迫,但是小组各位成员高效分工,抓紧一切时间拍摄剪辑排练节目。我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最后也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活动气氛非常好,大家都很团结很友善。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要带领好一个团队需要准确高效的指挥和分工,每一位营员都很棒,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次井冈山一生井冈情
井冈之行点亮了每个学员的人生
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中砥砺前行
策划
扬州大学大学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tm/4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