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凡理(化名)学长的成长经历
1.本科期间(年至年)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学长在本科之前学习成绩较为优秀,高考与预期落差较大,填报志愿滑档,从甘肃兰州来到我校经管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四年,学长并没有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劣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很多同学一样,在懵懂中选择了考研的道路,结果败北而归,没有如愿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生活中,学长较为活泼外向,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为他积累了丰裕的社会资本。
2.硕士期间(年至年)坚定选择,确定目标
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学长通过在民企的毕业实习发现这条路无法体现自身价值,心有不甘,决定二战,不错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让学长的成绩在短期内有了大幅提升,但是最终还是与华东师范大学失之交臂。
年,学长调剂前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由于英语基础不太好,拿到硕士录取通知后他坚持两年的英语听力练习,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考研的曲折经历打磨了他的心志,让他更加成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坚定了对学术的选择,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确定了未来的读博之路,同时和老师同学保持积极的联系,提升人力资本。
在学术氛围一般的情境下,选择量化研究方法脱颖而出,主动帮助导师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给任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博士期间(年至年)打磨自己,认真积累
硕士毕业寻求硕导建议,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博士。在硕士毕业的暑假期间,通过一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的推荐去上海财经大学旁听讲座,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分享了上海交大暑期学校的信息。在暑期学校的学习中,认识了外导,根据外导讲授的统计方法,学长提出了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代表性问题,给外导留下了一定的印象。每一年参加暑期学校,最终拿到了邀请信。年9月至月9月,学长至佛罗里达大学沃灵顿商学院读联合培养博士。
学长在读博期间,沉下心来,调整自己的固有认知,适应心理学院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不匹配自己所学专业,导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条件下,努力打磨自己英文文章的写作能力,研究期刊论文的写作方法,发表了多篇文章,科研成果丰硕。学长在这个时期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打造自己的排他性优势,认识华东师大以及上海其他高校的老师同学,有助于以后获取信息资源。
读博期间获得了老师的认可,毕业求职时,经过努力,顺利入职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可能是上海地方公立大学里仅次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的商学院)。
二、分析学长优势:
学长是一位专注学术的优秀学长,从研究生到博士到大学任教,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人力资本含量。根据人力资本含量理论,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而高等教育正效应强,体现为一种长期投资和持久回报,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文素养的提升,工资待遇提高等。以下是我对学长学术成就卓越的优势分析:
1.理性清醒、充分认识自我,做出明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其实学长的个人发展之路并不十分顺利,可以说是逆袭的人生。而实现逆袭我觉得处理自律外最重要的就是关键时间节点的选择。因为我们事业发展、人力资本含量积累的黄金时间是有限的。学长高考、考研其实都不如意,没有考上理想院校,但他实习工作后深刻了解到了个人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理想生活的规划,选择精钻学术,继续考研。二战华师大失败后考虑到时间成本和三考研究生的不确定性,选择了在上外贸继续学习工商管理。但当时在学长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考博华师大的种子。考博华师大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看似与学长本硕工商管理相差甚远,但学长积极寻找两者的融合之处,与中国实际发展相结合,研究内容较新且发展潜力大。
2.坚强的内心,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长心理承受能力强,面对高考失利、考研二战仍遗憾华师大、研究生期间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博士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仍保持心态平稳,踏实钻研学术研究。
3.目标明确,且专心投入
学长思想透彻,坚持深造聚集于学术研究方向。学长聚焦管理学方向目标明确,参与学术会议、研究发表论文等。
4.刻苦求实,自律性强
学长高中并没有注重英语听说训练,大学六级也是考到第四次才低分通过。但研究生期间大量英文文献和英文汇报的内容必不可少。为此学长拿到硕士录取通知后开始英语听力学习,坚持两年多,在出国联合培养中表现良好。在读博期间,调整自己的固有认知,适应心理学院的要求和规范,在课程设置不匹配导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前提下,自己打磨英文文章的写作能力,修改论文前后20-30多遍,最终发表了SSCI。
5.充分利用周围资源,提升个人人力资本含量
从学长的发展之路看上海交大暑期学习拿到的邀请信至佛罗里达大学沃灵顿商学院读联合培养博士是学长事业发展的核心点。海外读博经历和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极大地提高了学长的人力资本含量。学长是通过一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的推荐去上海财经大学旁听讲座,认识志同道合的同学这才知晓了上交大暑期学习的信息,过程略显曲折但从中可了解到学长对机会的敏锐度。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期间,学长都热衷于参加学术会议甚至自费去外省学习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踏实探索。学长帮助校内老师做科研项目,保持师生关系关系良好的同时并积极向外索求信息、资源,抓住周围有限的机会、资源,多尝试多学习,积极学习经验、积累人际关系网。学长大抵是对华师大有某种执念,早早地有华师大读博的打算。选择导师方面,聚焦华师大毕业的导师,在学术氛围一般的情境下,选择量化研究方法脱颖而出。毕业寻求硕导建议,选择华东师大心理学院攻读博士。
6.性格:乐于助人懂得感恩,和老师、同学们保持积极联系。
学长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但努力不会被浪费,得到一定回馈。学长读博之前参加学术会议认识了华东师大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并帮助他做一些文章写作修改的工作。文章修改工作繁杂,但学长的细致认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毕业求职中,该老师提供了上海理工的招聘信息并且给予推荐,现学长已顺利入职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同时虽然学长从学校毕业多年,和冯老师和部分同学仍然保持积极联系,并热情帮助学弟学妹们解疑答惑。
三、学长的经验,给我们的启发
1.考研的重要性。
从学长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考研的执着,两次考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研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要依靠投资而得,对劳动者自身而言,不断增加投资可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产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和职业地位。
近年来我国对人才层次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比较稀缺,优势明显,所以就业率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考研在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作为大学生,考研也是我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体现,研究生教育增加了我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我们的知识,技能等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也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质的保障。
2.全面了解,有效备考。
学长在第一次考研时,还属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对考研了解不深,只是看见周围的同学考研,选择了跟风。其实对考研信息的缺乏也是学长第一次考研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信息的缺乏会让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
其实信息不对称是研究生招生过程的主要形式。研究生招生是招生单位与考生之间进行互动并最终进行双向选择的过程,作为相互独立的两方,招生单位与考生对研究生招生信息的获取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具有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会严重妨碍我们的备考,将我们置于一个不利地位。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对我们的复习备考,调剂录取来说都至关重要,全面了解有关考研的信息,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招生信息并且加以分析利用,才是有效备考的方式。
3.目光长远,建立长期目标。
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把目光放的长远,学长在外贸读研期间坚定的选择了学术道路,为此他也沉下心来,努力打磨自己的能力。我们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给自己的未来做出长期规划,订立一个长期目标,再根据目标循序渐进,也可以建立一个个短期目标,但最好都要与最终的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体系,最终完成目标。
4.培养能力,抓住机会。
学长在本科尤其是读研期间,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善于搜集信息,抓住机遇,顺利读博,还有就是利用自身能力给外导留下印象,给自己争取到了海外学习的机会。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努力地提升自己,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当我们的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面对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机遇,我们一定不能犹豫不决,而是要主动抓住机会,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才能不断进步。
大叔学长已经30+,从年来到上海政法学院,在上海度过了自己13年的求学之路,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本硕博三个阶段,每一步都跨越了一个档次,在不断的求学中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并实现了阶段性的人生目标。
他也可能是我院毕业生中第一个大学老师(或许是并列第一个),本院另一位国贸专业的同学,在上海理工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已经被学院初步录用,可能会在9月入职。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校友在其他院校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回母校应聘,这必将对在校的同学是个巨大的激励!
本文由工管董秀云、经金乔子薇和税收汪明瑶合作完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yq/4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