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杂志文章《外贸转型背景下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哪些?》,原文刊于《现代商贸工业》(国内统一刊号:CN42-/T;国际标准刊号:ISSN-)年34期。
汤澜(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吴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中国物流学会项下《贸易转型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物流课程建设》课题成果论文,课题编号JZW。
作者提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直接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而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转与国际物流密不可分。本文在分析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国际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一薄弱环节导致我国无法跟上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这在相当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导致国际物流产业难以进一步开发。
(二)粗放型格局尚未改变
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当前仍处于对国际物流的初期探索阶段,距离一体化物流格局的形成任重而道远,比如,我国货物的运输仍停留在传统港口方式上,国际物流的费用消耗占到GDP的1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物流行业的粗放型格局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亟需调整。
(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化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的国际物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当今,世界国际物流信息化程度一直在不断提升,但是国内相当部分的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依旧薄弱,比如缺少集成式数据管理,给数据信息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伴随着信息传递准确度不够、运作机制滞后等诸多问题。
(四)国际物流人才缺口较大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专业的国际物流人才仍严重缺乏。虽然物流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许多高校里作为重点学科来设置,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等一些列问题,导致培养的物流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针对我国当前外贸转型背景给物流行业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创新物流港口管理模式,为更多物流企业提供多方参与平台,可采取第三方物流模式,由特定组织来重点负责物流服务领域,比如,物流企业可与货主所在单位以及公路、铁路、船舶、航空等企业或事业单位合作,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参与国际物流港口的建设与管理。
(二)加大对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货物存储及其运输工具方面,亟需大力引进先进的物流仓储技术与智能管理设备,通过这些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以提升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
(三)自上而下建立一套系统的国际物流信息体系,实现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互联网+”化,这将有利于我国及时更新传统物流的运转模式。同时,加大供应链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力度,抓紧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加快培养与引进国际物流人才,加速建设国内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物流行业专项培训制度,大力倡导国际物流企业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讨物流与电子商务相融合的发展方式,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物流基地,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撑。
欢迎进入中国知网《现代商贸工业》杂志阅读和参考引用原文
《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欢迎论文投稿荐稿!
杂志主要栏目有:产业经济、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与采购、国际商贸、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劳动经济、财经管理、商贸教育、政策与商法研究、工程与技术等。
工作-(编辑部)
-(总编室)
工作QQ:
工作
官方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y/4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