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和购买力的提升,中国重疾险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格外激烈,各家保险公司倾向于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重疾险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李致鸿北京报道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重疾险,正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5月4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并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对人身险产品在条款设计、责任设计、费率厘定、精算假设、申报使用管理等方面应遵循的禁止性规定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中,涉及重疾险的负面清单,包括条款中的重要释义不符合消费者通常理解,例如“癌症”释义中未包括原位癌责任;对恶性肿瘤责任中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进行单独处理,责任设计不合理,设置较低的保险金额,变相缩小保障范围;疾病保险产品条款中不合理约定被保险人确诊所保疾病后,需生存一定期限方可获得保险金给付;重疾险产品的参数调整管理办法中设置调整疾病种类及定义等。
事实上,无论是上述监管规定的出台,还是重疾险自身的更新迭代,都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上发展。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重疾险,包括返还型重疾险、单次重疾险、多次重疾险和防癌类重疾险等。在保障期限上,既有定期也有终身;在缴费方式上,分为10年、15年、20年和30年等;在保障范围上,包括重疾、轻症、特定疾病和身故/全残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对近40款重疾险的投保年龄、缴费方式、保险期间、等待期、保障范围、附加服务、投保示例的比较(详见图表),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
不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对于哪款重疾险最好、最合适之类的问题,不必妄下结论,关键在于个人需求。
产品发展复杂化
重疾险是以合同约定的特定重大疾病发生为理赔条件进行固定给付的保险。换句话说,当发生合同约定的特定重大疾病时,重疾险即可理赔,保险金额事先约定,不以实际医疗费用为给付基础,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zy/4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