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和父母有两条无法沟通的鸿沟,一是去体检,二是买保险。
面对这两件事,父母们态度出奇一致——“我身体好着呢,没有必要体检,也不要买什么保险诅咒我,浪费钱。”
尽管困难指数十颗星,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然有不少用户在给父母买保险这件事上颇有心得,我们联系上了深蓝保的资深用户——小海狮,且听一听她家与保险的那些事~
以下是她的口述:
一、报案年9月,我一边在自习室里为考研备战,一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妈妈的CT结果。
没多久,妈妈把乳腺CT和X线的电子检查报告发了过来,看完后,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已经没有必要等病理检查结果了,我直接给保险公司报了案。
妈妈的CT报告
作为一名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看着影像中的不规则肿块和“BI-RADS4A、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字样,我几乎能断定这就是乳腺癌。
报完案,我开始查资料,在查阅了大量肿瘤医学指南后,隐隐松了一口气。
虽然乳腺癌的进展快得让人意外,但它的诊疗水平也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远超其他癌症。
也就是说,如果能拿到保险公司的重疾理赔款,让治疗没有后顾之忧,那妈妈的这次重疾应该能有惊无险地度过。
等待保险公司理赔回执的过程中,我暗自庆幸,年“连逼带哄”地让妈妈买了一份重疾险。
二、守护年9月,从小就对医疗有兴趣的我,如愿进入某高校的医药相关专业,成为一名大一新生。
也是那一年,水滴筹刚刚兴起,朋友圈经常出现为自己、伴侣、儿女、爸妈......的筹款转载,文字和图片无一不在述说着真实的不幸。
不论这个平台到底是“公益”,还是后人吐槽的“生意”。总之,在当时,这些因重疾而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确实让我忧虑。
我爸爸在我三年级时就去世了,是因为乙肝发展成肝硬化引发并发症,治疗无效。
乙肝不算大病,但出现了最坏的结果,原因有三,一是不够重视,那会儿中国是个乙肝大国,爸爸周边有好些朋友得乙肝,大家对乙肝治疗很佛系,认为该吃吃该喝喝,问题不大;二是那个年代的治病技术还没有这么先进,但如果爸爸能积极治疗,完全有可能拖到新技术出现;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第三个——钱。
疾病当前,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我们这种小康之家,不治病还好,一家人勤恳本分,其乐融融。一旦遭遇重疾,就必须权衡,是治疗个人疾病为主,还是家庭生活质量的维持更重要。
显然,在乙肝治疗结果尚不明朗的阶段,爸爸选择了后者。长大后的我时不时会想,爸爸到底是因病去世,还是因钱去世?
爸爸离开后,家里负债了15万,主要是爸爸病情恶化后的治疗费,还有作为家里经济来源的服装生意也停滞了。
妈妈迅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在三年内,还清了这笔钱。
之后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她努力给了我最好的全部。我迫切地希望长大,希望可以守护她,连带爸爸的那一份......
而水滴筹成了一个引子,我因为它了解到可以用保险来防范重疾风险,也更加明确,生老病死中,其实病是相对可控的。
我开始认真研究保险,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关于保险的解读科普,我只能去保险公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ck/4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