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 论文题目 >> 正文 >> 正文

学生赶制论文,不只是不爱学术

来源:毕业论文_论文题目 时间:2020-10-17

撰文/黄帅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份调查显示,在高校毕业生人群中,78.1%的受访者承认临近毕业“赶制论文”现象较多,而50.7%的受访者认为这已经不能体现论文的价值了。

其实,多数大学生“匆忙对付”毕业论文,并非因对学习态度不认真所致,而是迫于就业现实压力,有时候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在我的硕士同窗里,就有人为了全面“备战”毕业季的各种就业招聘,不得不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夕花一两周的时间就草草完成了论文写作,因此前时间和精力大多花在找工作上,其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但是,仅仅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学术态度不严肃,无疑是以偏概全。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潜心于学术、科研本来是大学生的本职事务,对治学拥有浓厚兴趣、虔诚信仰的青年学生人数也不算少。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工作,相比“饭碗”及相关的买房、落户、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搞学术研究的人愈发被看成“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由此一来,毕业论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变味了。

与欧美国家大学严格把控毕业论文质量不同,中国的大学生基本还是“严进宽出”,完成毕业论文更像是一个“过关式”的行为,而不是对学业、研究的“筛选式”测验。事实上,不少导师也深知学生就业之难,现实压力之大,也不会在论文通过与否上刁难学生,既然导师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们就更不会把毕业论文写作、答辩看成无比重要的事了。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理由,“赶制论文”成了不少学生择取的毕业“捷径”。我不禁想追问:谁该为这种现象承担责任呢?又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就业/论文”对立难题呢?

首先,国家相关政策与此问题息息相关,当前刻板的应届生就业政策应得到灵活转变。对中国学生而言,“应届”与“往届”毕业意味着就业方式的不同,应届生可以参加校园招聘,往届生一般只能参加社会招聘,而校园招聘中就业机会较多,社会招聘则要求应聘者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因论文未完成、未通过而错失了应届生就业身份,也就无法参加校园招聘了,只能被动地面对更加艰难的社会招聘。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我国的港澳地区,高校毕业生延期毕业十分常见,甚至一年内有两三次毕业的机会,而招聘单位也不会因学生延毕与否就来判断该生的水平。

事实上,很多留学生选择“间隔年”来做志愿者、做义工,甚至环游世界,就是因为不受应届生政策约束才得以“潇洒”,才得以追寻内心的梦想。然而,在当前国内僵硬的就业政策面前,“以梦为马”的年轻人们只能背负着现实压力趁早求职,“赶制论文”也就难以避免了。

另外,高校学生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比如,在读研读博初期,就应该想清楚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专注于研究、升学为主还是以求职、就业为主。若是前者,应孜孜矻矻于学术,不要三心二意;若是后者,应灵活处理学术和就业的关系。

一方面,还是要好好读书,打好业务的基本功,但平时也要多实习、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tm/39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