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理赔 >> 保险理赔资源 >> 正文 >> 正文

2022年财险有多秀车险拉动保费利润两开

来源:保险理赔 时间:2023-4-4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随着各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年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加上除阳光财险以外的上市险企已在之前发布了全年保费数据,都让一个充满着魔幻与奇迹的财险市场,清晰地浮现出来。

  虽然同样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因素影响,但财险公司的情况可以说与寿险市场保费增速下降、从业人力衰减、投资收益下行的低迷趋势截然不同。

  已经进行业绩披露的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年净利润达到69.9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8.92%,不少公司实现了保费规模与利润的同比双升。加之上市险企也普遍在保费收入上高歌猛进,都意味着财险行业的主体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而其中结合险种和行业交流数据来看,车险,无疑成为整个财险行业的高光与亮点。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年全年经营数据显示:当年车险保费同比增长5.62%,虽然落后于财险公司整体近9%的保费增速,但作为财险公司和财险市场最为重要、占比最高的险种,在结束了年负增长后实现强势反弹,无疑也对财险公司们全年业绩表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通过对各家公司偿付能力报告及车险市场的分析之后,年的车险市场,完全可以用“赢家”一词来概括。

  一方面,相对于寿险市场的低迷表现,车险顶住了压力,一举实现了保费增速与利润的大幅度双升,带动了整个财险行业的业绩发展,亦为年的车险综改的持续深化积累了一定的利润“安全垫”。

  另一方面,相对于财险市场自身而言,还有七成车险公司在保费增速回暖的情况下,同步实现了盈利水平的提升。

  其中部分公司险种业务结构明显改变,差异化经营的思路充分显现,也让车险改革的“市场化”色彩更加浓厚。

  在整个社会经济下行的周期下,作为人民群众的“刚需”险种,车险更体现出了一种“逆市”发展的优越性和稳定性,不仅自身迅速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还带动整个行业在年迎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经营高光。

  这也意味着,即便当下财险市场中健康险正在成为保司的新宠,但在财险公司经营上,车险仍然会是大部分财险公司当一不二的“看家险种”。

  由此更可推测,年的车险市场争夺,叠加车险综改深化态势,势必更加令人期待。

  而年车险经营的相关数据,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财险市场的格局将如何演变,以及各家公司的车险策略又将如何选择。

  1

  -InsuranceToday-

  车险规模效应仍在持续

  但中小公司也罕见地共赢了一次

  无论在保费增速还是盈利能力上,车险规模效应依然显著。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这财险老三家以行业领先的保费增速(6.4%)和最低的综合成本率(95.9%),不断扩大市场份额(+0.5%),并占据了行业超过九成的承保利润。

  车险保费规模排名4-10的第二梯队和排名11-20的第三梯队,整体也实现了5%左右的正增速,且全部扭亏为盈,实现了不到1个点的承保盈利。

  这种行业排名前20的公司整体进入承保盈利梯队,亦是车险行业发展四十年来都不曾出现过的现象。

  的确,从市场份额上来看:车险第二、三梯队的大中型公司,以及市场占比更小的中小公司的份额,都正在被老三家进一步蚕食,这也是车险综改满一周年后行业车险市场格局变化的持续写照。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大中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是市场的失败者。因为相较这些公司自身来说,车险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即综合成本率的降幅变化,又有着远超过老三家的表现。

  所以,从车险市场的大面数据来看,大家都是赢家。

  2

  -InsuranceToday-

  车险出险率再创新低

  中小公司车险盈利方向初现端倪

  当然,年车险盈利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车辆出行频度的减少,导致出险率创新低。

  特别是年四季度,车险的出险率已从三季度时的与年数值持平的16.2%,进一步下滑至15.5%,并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个百分点,降幅达11.9%。

  其中中小公司的出险率仅为12.3%,相较老三家少了4个百分点,幅度接近25%。

  这说明在车险业务精细化与差异化的经营选择上,中小公司实际上很可能在有意识地挑选比大中型公司出险率更低的业务,也说明中小公司主做“交强险+单三者”的缝隙业务策略,在年更加明显。

  当然,这也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小公司在年盈利能力提升幅度上优于大中型公司的主要缘故。

  事实上,如果结合案均赔款数据来看,年车险案均赔款的数据仍然是持续走高的。

  目前,保险公司对于案均赔款的管控仍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配件与工时价格的上涨起到部分抑制作用。不过长期来看,物价与人伤赔偿标准的上涨是当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过激的减损也会导致客户服务的变形。

  那么,未来对车险出险率的控制,或才是车险经营管理中更为核心的能力。这个动作,也将更会体现的是保险公司车险保前管理与保中管理的能力。

  很显然,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也已意识到,在有限的成本空间里,能够与大公司形成管理差异点的地方,正是车险的盈利方向所在。

  3

  -InsuranceToday-

  兼代与电网销退场

  中小车险公司竞争聚焦个代战场

  从车险渠道保费收入的变化来看,兼业代理和电网销渠道成了车险保费的主要负增长点。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监管部门关停兼业代理牌照审批及部分公司撤销电销职场和队伍的动作。

  而这些渠道的保费,出现了两种流向:

  一种是更追求费用的专代渠道,一种是在综改后明显具有低价优势的直销渠道。

  但是,从更多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上述的结构变化,更多是车险第二、三梯队的大中型险企对于渠道策略的动作,对于中小险企而言,由于两者本身在渠道构成和优势禀赋上就有先天差异,不能简单进行增速变化比较。

  如果根据行业观察和行业交流的情况,去评估这种变化趋势,则可以看到,个人代理渠道,才是中小财险公司车险经营的必争之地。

  因为就目前而言,中小险企的车险经营优势仅仅还停留在差异化的定价费用空间上。而靠费用生存的渠道,恰是个代战场,毕竟费用本身,也是中小险企们当下为数不多,却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4

  -InsuranceToday-

  哪些公司更适合做车险?

  又有哪些公司更具产业合作空间?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比各家主体公司的车险经营情况,为年车险业务发展寻找博弈机会。

  《今日保》特对所有已经进行偿付能力公示、并且公司本身在做车险业务的非上市险企通过综合成本率和车险占比数据进行分类,或更能直观体现了哪些公司更具备做车险的基因。

  ①善于做车险的公司——指车险业务占比超过50%,且车险综合成本率优于全险种或有盈利的公司

  ②有做车险潜力的公司——指车险业务占比低于50%,且车险综合成本率优于全险种或有盈利的公司

  ③需改善车险经营的公司——指车险业务占比高于50%,但车险综合成本率高于全险种的公司

  ④有比做车险更好选择的公司——指车险业务占比低于50%,且车险综合成本率高于全险种的公司

  诚然,对于诸多财险公司来说,上述车险数据结果因受各家公司股东自身优势的影响,在车险业务的策略选择上并不相同;个别公司在年也同样受到车险大额赔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业务盈利的波动性,故而上述数据并不能完全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车险经营管理能力。

  但对于所有车险产业上下游服务商来说,这种分类,或更具车险产业创新与业务合作空间的指导意义,这也是车险行业科技与生态最有可能出现变革和创新的地方。

  特别是《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文件已经出台,对于财险行业科技发展来说,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而无论对于车险市场还是所有财险公司们来说,在政策环境变化、人们消费活动回归之时,能否延续年的各项业绩表现,真正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共赢局面,无疑将是更大的挑战。

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yelunwena.com/lwyq/4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