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科类:文史、理工
招生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经济学学士
金融学
一、专业概况
金融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部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目前设置有互联网+金融、证券与投资、银行与理财三个专业模块。长期以来,专业本着“牢基础、宽口径、强实战”的培养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深度结合,并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情况调整专业模块以保障学生就业的质量。多年来本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金融法律法规,掌握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兼具终身学习意识和广阔视野,能够不断自我完善以适应金融行业发展要求,毕业后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金融科技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资产配置、投融资分析、基础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相关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国际金融、互联网金融概论、风险管理、会计学、公司理财、金融英语等。
四、专业优势及发展前景
(一)以双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证券公司、银行、互联网金融背景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人,副高以上职称占56%,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1人。教师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教师中1人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为专业骨干教师。在学校举办的优秀课堂教学奖评选活动中,历年均有多位教师获奖。
(二)以行企为背景的校外合作资源
本专业多年来与业界多家优质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北京市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广发银行、海通证券、厦门国际银行等,这些行业资源每年可为专业学生提供岗前培训及数百个实习岗位,多名学生在合作单位就业,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专业与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浦发银行、华西证券均有深度的战略合作,联合培养金融人才。专业还定期邀请行业及企业专家为学生解读行业热点与前沿知识。多年来专业累积了宝贵的产教融合经验,在当地金融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
本专业实行“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模式,学生在学习平台课后,可以根据学校的相关政策规定,选择互联网+金融、证券与投资、银行与理财三个专业模块。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财务会计、国际贸易、ERP沙盘实训等课程,以拓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这种培养模式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学生对学业的认可度、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此外,课程设置中强化英语与数学,以满足考研学生的需求。
各专业模块特色如下:
1、互联网+金融模块
互联网金融虽然诞生的时间较短,但却在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迅速发展。特别是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迅速,创新活跃,市场份额占全国的40%以上,领先优势明显,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态势,专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设立了该模块,成为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少数专业之一。
模块着重培养与互联网相关的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具有更强的“复合+新型”特征。主要设置的课程: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管理、数据库、金融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金融法规和行业监管、电子商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部门、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财务公司等从事投融资产品设计与服务、财务规划、理财咨询、市场开拓等相关工作。
2、证券与投资模块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北京以分的综合得分首次跻身全球前十,较去年同期上升16位,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随着股票市场、“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等规模的持续扩大,北京的金融辐射力和影响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证券与投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模块注重学生证券从业、基金从业等相关资格证书考取,而且,在这一领域拥有多个与证券公司、银行等企业的战略合作项目,人才培养具有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
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金融投资分析能力、经纪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特征。主要设置的课程: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投资基金概论、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组合管理、投资项目评估与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市场开拓、客户服务、证券操盘等相关工作;还可以在咨询公司、各类企业的财务部从事投融资、财务相关等工作。
3、银行与理财模块
近年来,虽然新兴科技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冲击,但银行作为金融业中流砥柱的地位仍未动摇,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增长到万亿元。巨大的规模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不过在需求结构方面有明显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适应不同主体、个性化的理财规划、资产配置、财富管理、营销等的需求日益增大。
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财与资产配置能力、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同时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通融性。主要设置的课程: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财富管理与理财规划、个人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金融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生毕业后既可满足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的岗位需求,涉及理财顾问、业务开发、信贷管理、资信评估、风险管理、内部稽核、同业交易、金融柜员等多个岗位,也可以在其他工商企业的财务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五、实习实践
本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能力提升、专业要求,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形成了以基础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应用和创新创业训练为平台的多层次实习实践体系。
校内实训中,本专业开设有多门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或理论+实训课程,建有虚拟证券交易、仿真银行、金融综合等多个专业实训室,占地近平方米,技术水平和功能特点处于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设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条件,使学生得到了系统的职业和技能训练,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同时,校内实训依托“理财之道工作室”、“金融咨询工作室”等专业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平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校外实习中,本专业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签约或挂牌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达数十家优质企业,近千人次的学生已经在合作企业进行了专业实习,岗位涉及理财规划、运营支持、数据分析、授信管理、客户经理、财务助理等等。
六、教育教学成果
(一)获得多项国家级、市级奖项
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多名学生获得市级三好生。近2年学生在多项国家级、市级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大智慧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北京市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毕水寒等6名同学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阅读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二等奖的殊荣。
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奖项
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中获奖
一名届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多类奖项
学生获得国家级英语竞赛奖项
(二)毕业设计项目成果丰富
年、年连续有2名学生分别成功获得“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支持计划项目”创业类与科研类的资助立项,有力地证明了本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在毕业论文方面,相继有6名学生的论文得到校内外专家的肯定,获得校级优秀论文。
(三)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断推进
专业近三年来约人次近个项目申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功申报42项,其中国家级4项,北京市级38项。
(四)优秀实习生持续发力
由于学生在校内就受到了较强的专业实践培养,所以在专业实习期间能很快适应实习单位及岗位的需求,能在短时间内就表现出较强的业务能力,获得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每年约80多名学生都能被实习单位予以表彰。
(五)考研出国人数不断增加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不仅满足毕业后直接就业学生的需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考研学生的需求。近三年来多名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国外录取的院校有悉尼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等,国内录取的院校有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
七、发展前景
本专业多年来就业状况优良,本科毕业生既有出国留学的,也有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已经就业的学生主要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有不少学生就职于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如财务、出纳、投融资服务等。本专业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不少学生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中流砥柱。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专业概况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连续三年保持在4万亿美元高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际交流等经贸活动还会进一步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年前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经贸大国地位,到年把我国建成世界经贸强国。我国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前景也十分乐观。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办于年,年成为第一批本科专业。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年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办学30年来,专业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截至年,已为北京市外经贸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了约名专业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8%。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23%,有1人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兼职教师均是来自于学院路各高校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本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多名专任教师拥有多年金融或外贸企业工作经验,多人获得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考试培训师资格。此外,专业教师的教研、科研实力强,近三年来,在《当代财经》、《国际贸易问题》、《亚太经济》、《经济纵横》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3项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主持10余项校级教改课题。共出版教材5部,专著2部。
二、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熟悉国际经贸发展形势,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进出口业务操作与管理等专业技能,可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从事国际商务管理、跨境电商运营与管理、国际航运物流运营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等。
四、专业模块设置
学生在掌握了货物进出口领域的通用知识与技能后,在大三学年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相关政策规定,选择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或国际航运与物流模块的课程,学习该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与可能。届时专业可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变化调整具体模块设置,现有模块课程介绍如下:
国际商务模块
(一)模块特色
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需要与国外开展各类经济贸易活动和国际交流,这就需要更多的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依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贸促会)这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高起点的实习机会,全面培养学生国际商务沟通交流的实践能力。
(二)模块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经贸理论基础,了解国际经贸形势,熟悉国际商务工作中的政策、法律和国际惯例,掌握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尤其是外贸业务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在外贸企业、各类外资企业或其他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及国际商务领域的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模块课程
商务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单证、ERP沙盘实训、项目管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参展商实务、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外贸英语文献选读、国际商务综合实训等。
(四)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外贸企业、各类外资企业或其他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国际市场调研、国际商务沟通交流等管理工作。典型工作岗位有:
1、进出口业务相关岗位:在外贸企业的国际商务专员、国际商务助理、外贸业务经理、外贸跟单员等岗位从事货物进出口工作。
2、涉外商务沟通与谈判岗位:在企事业单位中专门从事涉外沟通与谈判工作。
3、国际商务会展相关岗位:在各级各类对外经贸协会、行业协会、商务会展企业从事国际会展策划与筹备、组织行业企业赴境外参展等工作。
跨境电子商务模块
(一)模块特色
顺应“互联网+”时代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蓬勃发展的形势,培养紧缺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人才。通过“实战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掌握在敦煌网、E-Bay、Wish等全球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出口业务的技能,还具备了跨境电子商务创业能力。本专业建设有国内领先水平的“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战训练平台”,还与敦煌网、阿里巴巴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开展了实习和就业方面的合作。
(二)模块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熟悉电子商务环境,熟练掌握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操作技能,能在外经贸企业、各类外资企业从事跨国网络采购或销售相关工作,也可以在各类电子商务企业从事跨国电子交易平台设计及运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模块课程
商务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单证、网页设计与美工、数码摄影、跨境电商基础、国际贸易地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子商务模拟实训、报检与报关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战等。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外经贸企业、各类外资企业从事跨国网络采购或销售相关工作,可以在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平台运营与管理工作,还可以自主创业。典型工作岗位有:
1、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平台类企业从事品类、渠道或店铺等的运营、海外营销、国内卖家招募等工作。
2、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平台类企业从事平台运营、国际采购、数据处理等工作。
3、在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部门从事B2B出口工作。
国际航运与物流模块
(一)模块特色
顺应对外贸易发展对国际航运与物流服务的需求,依托顺义“临空经济核心区”区域经济特色,建立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航运与物流产业亟需的人才。专业与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建立深度合作,搭建了“校-行-企”协同培养平台,在课程建设、专家讲座、参观实习等多个培养环节进行共建。
(二)模块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国际航运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在中外航运企业、中外国际物流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港务部门等从事国际航运相关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模块课程
商务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单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航运管理、港口物流、报检与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货运代理英语、国际物流综合实训等。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在中外航运企业、中外国际物流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机场、港务部门等从事国际航运相关的经营管理工作。典型工作岗位包括:
1、国际航运企业:可在国内外的班轮公司、国际快件运输企业、国际航空货运企业等从事航运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
2、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在各类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从事进出口货物报关、国际物流营销、国际物流业务操作等工作。
3、在外贸企业从事进出口货物的物流相关业务。
五、实习实践
本专业为学生搭建了“校内单项技能实训-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基地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的四级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建于顺义校区的“临空经济产业人才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环境,专业开发的多门特色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校外我专业建设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敦煌网”、“阿里巴巴”、“中远盛宣进出口有限公司”、“一指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提供保障。
(一)国内领先水平的软硬件实训条件
(二)充足的校外实习企业资源
图1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
图2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
六、教育教学成果
本专业学生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和北京市级奖项。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也有非常多的同学表现优异。
(一)近三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屡获大奖
(二)近三年获评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三)近三年学生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年招生专业最终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为准。
北京城市学院招考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lingdong.com/lwtm/37525.html